“今年度夏期間,預計全國用電負荷還將快速增長,最高負荷同比增長超過1億千瓦,電力保供面臨一定壓力。”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日前表示,綜合研判,今年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局部地區高峰時段可能存在電力供應緊張情況。如出現極端、災害性天氣,電力供應緊張情況可能進一步加劇。
中電聯有關負責人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我們預測,今年夏季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比2024年增加約1億千瓦。如果今夏氣溫再創歷年新高,則最高用電負荷在15.7億千瓦左右。”
隨著全國氣溫攀升,各地陸續進入迎峰度夏電力保供關鍵期。面對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應的嚴峻考驗,從煤炭穩定供應到清潔能源發力保供,從電網工程建設到負荷側精準管理,各地各部門正全方位發力。
● 本報記者 劉楊
夯實發電側保供基礎
在發電側,煤炭作為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能源,保障其穩定供應至關重要。“我們要做好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工作,確保電煤儲備數量和質量,同時加強監測電煤庫存,夯實電力保供基礎,確保發電企業在迎峰度夏關鍵期發得出電。”中電聯統計與數據中心主任侯文捷對記者表示。
2025年以來,國家能源集團已完成一體化煤炭下水供應超1億噸,保障相關發電企業存煤可用天數持續穩定在20天以上。在國家重要能源樞紐港口河北黃驊港,預計今年6月煤炭下水量將達到1835萬噸,創下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同時,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也在加速發展,助力電力保供。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宋宏坤近日表示,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總體保持了高速度發展、高比例利用、高質量消納的良好態勢,為保障電力供應、促進能源轉型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了20.17億千瓦,同比增長58%;風電光伏合計裝機達到15.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了火電裝機。
在新能源市場化改革等政策驅動下,廣東分布式光伏裝機在今年4月創下單月增加446萬千瓦的歷史紀錄。截至4月底,廣東新能源裝機容量突破7000萬千瓦大關,新能源超越煤電成為省內裝機容量最大的電源類型。
“預計全國電力供應總體有保障,局部地區高峰時段可能存在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我們將通過強化能源電力監測預警、充分發揮高峰時段保供潛力、加快支撐性電源建設投產、做好跨省區電力優化互濟、加強需求側響應等措施,全力保障迎峰度夏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郝瑞鋒日前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電網側提升供電能力
電網側同樣動作頻頻。夏季高溫天氣將帶動用電負荷快速增長,為此,國家電網加快推進迎峰度夏重點電網工程建設。
“今年的高溫日數預計比常年偏多。”國網湖南電力新聞發言人朱軍飛介紹,近日,國網湖南電力用電負荷持續攀升,為保障電力供應,國網湖南電力全速推進12項重點工程建設,新增變電容量1100萬千伏安。特別是通過優化施工管理、升級配套電網及開展全鏈條測試等舉措,推進寧夏——湖南特高壓工程建設。
國網江蘇電力介紹,2025年前4個月,全省全社會用電量達264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預計2025年夏季全省尖峰負荷將再創新高。為此,國網江蘇電力全力推進13項主干網重點工程,其中淮安500千伏上河變電站主變增容工程投運后,單日最大供電量增加約1200萬千瓦時,年供電量預計可達24億千瓦時;國網河北電力實施5803項主配網補強工程,提升區域供電能力。
此外,各地還積極運用智慧調度優化資源配置。國網北京電力依托光明電力大模型AI技術,提升故障研判和搶修效率;國網山東電力借助“電網調度智慧大腦”實現負荷走勢預判和智能護航;國網湖北電力引導電力用戶低價多用、高價錯峰。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介紹,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若遇大范圍、長時間極端天氣,局部地區、局部時段電力供需形勢可能偏緊。
挖掘負荷側調節潛力
為保障迎峰度夏期間電力穩定供應,在用電側管理方面,多地積極探索新路徑,優先運用虛擬電廠等手段科學推進削峰填谷。6月9日,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召開2025年全市電力迎峰度夏工作動員會,明確提出“科學精準強化電力負荷管理,優先運用虛擬電廠等手段引導用戶削峰填谷,優化完善有序用電方案”。
同日,河北省召開的全省迎峰度夏能源保供調度會議也強調從負荷側發力,通過做好用電負荷管理,堅持需求響應優先、有序用電保底,科學推進削峰填谷,切實保障民生和重點領域電力供應,并引導全社會科學用電、節約用電。
作為挖掘負荷側調節能力的有效工具,虛擬電廠在多地得到快速推進。目前,山西、寧夏、上海、廣東等地根據當地虛擬電廠發展階段和地方特色,相繼出臺了專項發展規劃、管理辦法,系統性推進虛擬電廠發展。山東、山西、廣東等地還發布了虛擬電廠參與市場交易的細則,基本明確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現貨市場、政策性需求響應三種收益模式。
國家能源局近日印發的《關于組織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第一批試點工作的通知》,將虛擬電廠列為重點鼓勵的七個方向之一,進一步為用電側創新管理提供了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