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刻論斷,為“十四五”時期共享發展理念的落地指明了方向。
收官之際回望五年征程,從雪域高原的村寨到繁華都市的社區,從基礎教育的課堂到遠程診療的屏幕,共享發展的理念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以扎實的成就書寫了共同富裕的時代答卷。
共享普惠保障網
“十四五”期間是我國社會保障領域改革力度最大的時期,從“廣覆蓋”向“高質量”持續邁進,民生底線更加堅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介紹:“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實現省級統籌,建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創新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p>
目前,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0.72億人,比“十三五”時期末增加7300多萬人,參保率從91%提高到95%以上。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2.46億人、3.02億人,較“十三五”時期末分別增加2900多萬人、3400多萬人?;踞t保覆蓋居民人數保持在13億人以上,穩定在95%左右。這張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安全網,為全體人民撐起美好生活的底氣。
新就業形態人員的權益保障是新時代新課題。這兩年,相關權益保障指引和指南成為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出行的“安全帶”,為勞動者權益保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支撐。從2022年起,人社部在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海南、重慶、四川7個省份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涵蓋出行、外賣、即時配送、同城貨運4個行業的7家平臺企業,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7月,試點范圍擴大到17個省份,在試點地區累計為超過2000萬新就業形態人員繳費參保,在制度內實現了應保盡保。
醫療保障精準發力讓群眾看病負擔不斷減輕。目前,基本醫保堅持公平普惠,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左右,居民醫?!皟刹 遍T診用藥保障達到50%左右。大病保險對困難群眾提高保障待遇、降低起付標準,在基本醫?;A上報銷比例再提高10個到15個百分點。醫療救助向低保、特困、低保邊緣家庭等救助對象傾斜,年度救助額度普遍達到3萬元至5萬元。三重保障制度后農村困難群眾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超90%?!笆奈濉币詠?,各項醫保幫扶政策惠及困難群眾就醫6.73億人次。
在新疆和田縣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一場跨越3000公里的會診在緊張進行中?!敖柚h程會診系統,患者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全國頂級專家診療,今年以來已經開展20余次?!焙吞锟h人民醫院業務副院長王江龍介紹,遠程會診中心覆蓋13家鄉鎮衛生院,助力縣域醫療能力整體提升。
托起“一老一小”期盼
人口老齡化是今后較長一段時期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需要面對的重大課題。
各地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截至2024年末,全國享受老年人補貼人數共計4949.4萬人,其中高齡津貼人數3752.8萬人,養老服務補貼人數587.3萬人,護理補貼人數93.2萬人,綜合補貼人數516.1萬人;2024年,全國共支出老年福利資金489.4億元,養老服務資金253.2億元。
在重慶市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轄區60歲以上老年人有21804人,占總人口的19.4%。許多老年人有生活照料、健康護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需求,尤其對一些獨居、高齡和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來說,如何滿足他們“一碗熱湯”“一場理療”的生活難題,需要打破傳統養老模式。春暉路街道引入企業打造“陽光托老所”,創新推出中央廚房配送服務,每日為老人提供低鹽低糖、葷素搭配的定制餐食。
“十四五”時期,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國民教育水平顯著提升。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正式實施,9月新學期開始,我國又實施了學前一年免費教育,1200萬名學前孩子享受到政策福利。如今,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64.5%提高到92%。義務教育在2895個縣域實現基本均衡。
陽光透過新疆阿克蘇啟明學校操場的海綿保護墻,灑在一群奔跑的孩子身上。達尼爾·木爾提扎舉起雙手,叫喊著尋找方位,耳朵仔細捕捉著足球滾動的聲響,腳下快速調整步伐——作為啟明學校盲足隊的一員,這是他訓練時的常態。達尼爾于2021年進入地區啟明學校就讀,現為視力障礙五年級學生。“我學足球兩三年了,上一次參加浙江夏令營的時候,我們還跟浙江省盲人學校的同學踢過一次球。”達尼爾說。為保障特殊學生運動需求,體育教師專門設計盲足、跳跳球等課程,落實每天一節體育課、一次陽光大課間,成為孩子們增強體質、建立自信的“必修課”。
優質資源直達“最后一公里”
從就業到養老,從教育到醫療,從文化到社保,“十四五”時期,我國公共服務供給不斷優化,資源配置更趨均衡,讓不同地域、不同群體的群眾都能享受到高質量服務。
這幾年,推進移風易俗、培育婚育文化成為社會關注熱點。目前,全國確定了32個婚俗改革實驗區開展試點工作,引導群眾自覺抵制高價彩禮等婚俗陋習,“低彩禮”“零彩禮”越來越普遍。與此同時,民政部門積極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創新優化婚姻家庭服務,“簡約而不簡單、浪漫而不浪費”的新時代婚俗禮儀越來越受到年輕人的追捧,文明健康婚俗風尚正在加快形成。
“玉壘情深、芙蓉意重,兩姓聯姻、良緣永結……”今年4月起,成都市各婚姻登記處為領證新人贈送一份定制版婚書。手執“出片”的婚書,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婚夫婦在成都公園式婚姻登記處締結良緣。今年新修訂的《婚姻登記條例》實施,婚姻登記“全國通辦”為新人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成為“十四五”時期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顯著提升、群眾精神生活更加充盈的生動實例。
在各地政務服務大廳,總有一面墻寫著“記錄一生、保障一生、服務一生”的承諾。目前,一張社保卡不僅實現了95項應用,還承載了越來越多的其他領域民生服務。如今,通過社??梢园l放養老金,持卡在本地和跨省異地就醫購藥,刷社??ㄗ坏罔F、借閱圖書、進博物館。目前,社??ǔ挚ㄈ藬狄堰_13.9億人,其中11億人同時在手機中領用了電子社??ā?/p>
“十四五”時期,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持續縮小,產業振興與基礎設施升級雙輪驅動,讓鄉村群眾共享發展紅利,實現從“脫貧摘帽”到“全面振興”的跨越。
“十四五”時期,共享發展從“成果共享”成為“過程共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入實踐,讓群眾從發展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在共建中實現共享。
“十四五”時期的實踐探索,形成了推進共享發展的寶貴經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有機統一;精準施策回應群眾急難愁盼,讓政策更合民心;強化統籌協調,推動資源向基層和困難群體傾斜;鼓勵社會參與,形成政府、社會、公眾協同發力的格局。
從鄉村民宿里傳出的笑聲到立法聯系點的民意心聲,從文化小院的飛針走線到醫院診室的溫暖關懷,“十四五”時期的共享發展成就,寫在億萬群眾的笑臉上、記在百姓的獲得感里。這份溫暖答卷,既是過往五年的圓滿收官,更是未來發展的堅實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