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架嶄新的飛機走下總裝線,飛向世界各地;無數無人機組成獨特圖案,點亮城市夜空;新材料在實驗室中孕育,助力航空產業發展……這是天津航空產業蓄力十余年,交出的答卷。數據顯示,2024年,天津航空航天產業鏈增加值增速達到26%。
第七屆中國天津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將于10月16日啟幕。作為這一重要展會的舉辦地,天津正以龍頭企業為牽引、特色板塊為驅動、科技創新為源泉,不斷延伸航空產業的“價值鏈條”,打造北方航空產業集群高地。
“龍頭”牽引,發展勢能愈發強勁
秋日晴空下,一架由空客天津總裝線完成的A320飛機正整裝待發。不遠處的交付中心,它的“姊妹機”——一架A350寬體客機也正進行最后的調試,準備啟程。在天津港保稅區,有著空客亞洲唯一的A320生產線和A350寬體機完成交付中心。作為區域龍頭,這里已累計向全球客戶交付超過800架飛機。
空中客車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徐崗介紹,截至今年4月底,空客在中國大陸在役機隊有超過2200架飛機,市場份額約為55%,其中約三分之一來自空客A320系列飛機天津總裝線。
“2008年投入運營的空客天津總裝線已成為中歐高科技領域成功合作的典型案例。”徐崗說,A320第二條生產線進入收官階段,預計2026年初即可投入使用,達產后每月飛機產能達到12架。
近年來,天津港保稅區在空客天津總裝線、航空工業民用直升機等龍頭項目帶動下,形成了大飛機、直升機、無人機和低空經濟的全產業鏈聚集態勢,探索出一條以國際合作帶動航空產業發展之路,成為我國重要的航空產業基地之一。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天津市航空產業集群共交付空客飛機34架,貨值21.58億美元,開展保稅維修和“客改貨”業務20架,同比增長80%。
作為本屆直博會的舉辦地,天津直升機產業化發展格局也基本形成,在直升機旋翼、電傳等技術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民用直升機AC312E總裝生產線建成并實現批量化生產,AC332部裝、總裝科研生產線建成,AC352科研總裝生產線轉移完成。
天津港保稅區航空產業發展局局長陰利說,天津直博會為全球航空產業技術創新提供了展示和交流平臺,促進了天津航空產業技術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為引聚頭部項目企業提供了重要契機。
“從第一屆開始,展會就吸引了國內、國際直升機主機廠、優秀廠商來參展,并讓國內外航空企業進一步了解天津。吸引了賽峰直升機發動機、中航錦江、Aritex、航大雄鷹等200多個航空企業來天津空港投資。”陰利介紹。
目前,天津航空航天產業涵蓋大飛機、低空航空器、傳統航天、商業航天等領域,重點企業70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體系,具備“機、箭、星、站”全產業鏈科研生產能力。截至今年6月底,天津航空航天產業鏈規上工業產值同比增長10.5%,增加值同比增長7.4%,產業發展動力強勁。
“新銳”引航,解鎖更多發展領域
剛剛結束的國慶假期里,無人機點亮了泰達航母主題公園的夜空。“津彩盛焰·禮贊祖國”大型沉浸式無人機焰火秀表演,成為天津文旅熱門打卡項目。當千架無人機與萬發焰火協同呈現“我愛你中國”等主題畫面,科技光影與傳統煙火的碰撞,為游客帶來滿滿的節日儀式感。
隨著低空經濟走入生活,鮮活的應用場景成為產業蓬勃興盛的最好注腳。
不久前,來自中國郵政、順豐等8家快遞企業的隊伍,在天津參加了一場無人機快遞的“空中對決”。這場由天津市郵政管理局、天津市交通運輸委主辦的快遞業無人機飛行大賽,吸引了大批參賽者。
從載重飛行,到快遞抓取,場上無人機的精準身姿,引得喝彩聲不斷。本次大賽使用的無人機載重達4公斤,續航約40分鐘,預計飛行距離近60公里,專為滿足日常小件商品的運送需求。
天津市交通運輸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同于傳統飛行表演,本次大賽的項目設置直指快遞業痛點。通過模擬山區生鮮、藥品等重物運輸場景等,精準考驗末端配送的實戰能力。
近年來,天津積極探索“低空經濟+現代物流”應用場景,將航空產業的低空裝備制造優勢充分發揮。
天津郵政積極推動無人機與醫療物流的深度融合,探索血液及藥品等的高時效配送;極兔快遞在寧河區試點無人機投遞,覆蓋偏遠廠區,已累計投遞快件超過1500件;順豐速運預計年內將建成北方首個“空地協同”智慧物流中心,進一步推動應急、醫療等應用場景落地。
不僅有傳統優勢產業,更要拓展新興領域賽道。天津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戰略機遇,將制造優勢與本地豐富的應用場景相結合,支持組建了天津市低空經濟產業聯盟,培育了云圣智能、一飛智控等一批重點企業。
“豐富的城市應用場景,為低空經濟提供了‘第一桶金’。”云圣智能聯合創始人朱勝利說,低空經濟產業鏈有望成為下一個十萬億級產業,而天津在基礎設施和制度領域的先行先試,為發揮產業聚集效應提供了堅實基礎。
天津無人機譜系化集聚發展效應顯現。設計生產各型號無人機達36種,在無人機集群控制、靶機等技術領域走在全國前列;“圣-寶蓮燈”等系列無人機在智慧巡檢領域實現全國領跑;飛馬“D系列”“V系列”無人機系統產品服務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航測遙感、公共安防等業務。
天津市工信局數據顯示,去年,天津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9%,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長超過30%。以無人機為代表的航空裝備制造,已經成為天津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高頻詞匯”。
科創合力,逐夢更加廣闊天空
在中國民航大學的中國商飛-中航大大飛機研究院中,科研人員正在圍繞國產商用飛機商業化大規模安全運行等領域,進行關鍵技術攻關。這一研究院是中國民航大學與中國商飛深度開展技術聯合攻關、共建科研創新平臺的又一成果。科研原動力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正在促進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腳步。
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楊新湦表示,近年來,中國民航大學立足民航運輸業和航空制造業“兩業”深度融合,持續深化與中國商飛的戰略合作,自2018年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在科技研發、成果轉化、人才培養、國際合作等方面建立了全面的合作關系。
中國民航大學承擔了多項大飛機專項和民機專項科研項目任務,獲得省部級二等獎及以上科技獎勵近40項,為國產大飛機C919適航取證提供重要技術支持,累計為中國商飛輸送超過400名高素質專業化人才。
“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充滿無限的可能與機遇,也面臨著巨大挑戰,其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為大學應該瞄準前沿問題,研究未來新技術、新場景,超前探索,夯實基礎,支撐發展。”楊新湦說。
科技創新,是逐夢天空的核心力量。天津在航空領域的越眾而出,與本地的科創生態密不可分。
坐落在天開高教科創園的企業費曼動力,不久前成功與歐洲航空企業達成一項合作。這家專注于可持續航空燃料創新研究與應用的科創企業,得到了海外客戶的青睞。
最近,費曼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天津大學教授胡適的團隊十分忙碌,正籌備建立電合成可持續航空燃料示范工廠。這意味著公司利用風光綠電,通過電解二氧化碳合成航空燃料即將進入規模化生產階段。
創立于2021年的費曼動力,是天津科創高地天開園的早期入駐企業之一,企業最初生產二氧化碳電解過程中所需的關鍵催化劑。從關鍵原材料起步,不斷向產業鏈下游延伸,2024年底,第一桶綠色可持續航空燃油在實驗室面世,迅速引來業界的廣泛關注。
胡適說,天津在航空航天等產業領域對“新苗”的專注與扶持,讓企業有了發展的底氣。“我們已完成5輪融資,并與航司、機場、飛機制造商、石化企業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胡適表示,科創企業的存續與產業生態息息相關,天津通過打造天開園等一批科創載體,為航空航天等高新技術領域的企業提供發展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