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真言】
“現在很多保健食品,總是先宣稱產品如何神奇,再請一些‘專家’引經據典,然后讓患者現身說法談療效,最后安排幾個聽眾配合表演一番……這樣很容易把人帶入直播氣氛,不知不覺就陷入了圈套……”
這是前不久,南京市高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東壩分局工作人員宣講虛假涉老藥品、保健食品時的一幕。工作人員系統講解了如何區分藥品、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并反復提醒老年人認準“藍帽子”標志,切勿輕信“藥到病除”“神奇療效”等虛假宣傳,理性購買和科學選用保健食品。
近來,部分不法商家以“健康”為噱頭,通過“直播領福利”“免費健康講座”“專家義診”等形式侵害老年人權益。10月15日,市場監管總局召開“整治私域直播虛假宣傳違法行為”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總局整治私域直播領域虛假宣傳違法行為的工作進展和主要成效,這也是市場監管部門首次向私域直播虛假宣傳違法行為“亮劍”。
據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一級巡視員楊洪豐介紹,從已查辦的相關案件分析,私域直播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表現為:虛假宣傳與夸大功效,將普通商品包裝成醫治百病的“神藥”“神器”,誘導老年消費者購買高價商品;“專家人設”造假,部分直播間通過“偽科學養生課”“專家一對一咨詢”等形式誘導營銷,而所謂“專家”往往沒有真實的專業背景和資質,等等。
目前,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對私域直播虛假宣傳違法行為立案30件,其中私域直播平臺6件,直播商家24件。已處罰沒金額293萬元,擬處罰沒金額約663萬元。根據案件調查情況,市場監管部門將及時向社會發布私域直播虛假宣傳典型案例,發揮“查處一案、警示一片、規范行業”的作用。
比如,某地市場監管局查處的一起虛假宣傳案中,平臺直播中宣稱一款食品飲膏可治療肺熱咳嗽、便秘、心腦血管疾病等病癥,還對一款三七膠囊保健品宣傳能消除結節、治療“三高”,同時濫用“最有效”“世界最高等級認證”等無依據極限詞。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宣傳均無科學依據或臨床證明,且部分保健食品外包裝明確標注禁止疾病治療宣稱。
針對不法商家“播完即關”、屏蔽信息、解散群組等銷毀證據、逃避責任的方式。楊洪豐坦言,這種行為的確給監管執法工作帶來了主動監控監測難、“私域”內容取證難、上下游鏈條追溯難等困難和挑戰。他表示,接下來,全國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將通過強化電子取證固證、跨區域協同辦案、全鏈條“穿透式”監管等針對性手段,著力提升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能力和水平,堅決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
(責任編輯:郭文培)
手機看中經
經濟日報微信
中經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