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五點半,燈光穿透薄霧。中國石化福州石油中東加能站內,站經理周通仔細檢查著每一把油槍,核對油品儲備,同時將“司機之家”的休息室打掃干凈,燒好熱水。
“跑長途的師傅們不容易,能讓他們在這里喝口熱水、歇歇腳,就是我們的心意。”周通說,如今加能站內熱水、打氣泵、急救箱配備齊全,夏可避暑、冬能御寒,成為許多司機的暖心港灣。
據了解,福建石油已在全省建成“司機之家”137座、“愛心驛站”313座,為貨車司機、環衛工人等戶外勞動者提供餐飲、休息、洗衣、洗漱等服務。“從前一件短袖穿一周都沒地方換洗,每天出車都臭烘烘的,現在好了,中國石化不僅給我們準備了洗衣機,還有烘干機,非常貼心!”中東加能站“司機之家”內,車友林先生贊不絕口。
一處處“司機之家”“愛心驛站”,是五年來中國石化駐閩企業服務八閩經濟的縮影。如今福建煉化已形成泉州泉港、漳州古雷兩大煉化產業基地,擁有千萬噸煉油、兩個百萬噸乙烯和百萬噸芳烴的煉化一體化生產規模。作為福建省成品油供應主渠道,福建石油在營站點超過1100座,占全省近四成,年銷量超過530萬噸。自2021年至今年9月,中國石化駐閩企業累計納稅431.6億元,為福建經濟社會運行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湄洲灣南岸的福建聯合石化裝置現場,儀控協調員張肇宏的身影穿梭在塔林之間。30年來,他幾乎走遍廠區每一個角落,熟悉每一個儀表的“脾性”,在他看來,工匠精神就是“把簡單的工作做到極致”。近五年,張肇宏團隊取得專利17項、創新成果238項,獲評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2025年,他獲評全國首批“大國工匠人才”。
從煉化裝置的璀璨星河,到產業基地的建設現場,中國石化駐閩企業以重大項目為依托,助力提升福建石化產業能級。泉港、古雷兩大石化基地建設穩步推進,千億級石化產業基地初具規模。
2021年8月,古雷煉化一體化一期項目全面投產,生產的EVA等產品填補了福建產業鏈空白。如今,位于漳州古雷半島的古雷煉化一體化二期項目建設正快馬加鞭,項目可研總投資711億元,是中國與沙特能源立體合作新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具有重大意義。福建煉化董事長、黨委書記張西國介紹,項目建成后將推動古雷石化基地實現產業鏈上下游平衡,加快建設成為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助力福建打造石化化工萬億支柱產業。
在推動產業升級的同時,中國石化駐閩企業也在布局新賽道。“我們攜手寧德時代、華為等企業積極拓展新能源業務,已經在全省67個區縣布局充換電業務,建成240座充換電站,其中170余座加能站已實現油電綜合補能。福州、廈門的儲能項目也已投入使用。”福建石油發展規劃部經理吳維純介紹。
綠色低碳轉型不止于此。2023年,福建聯合石化入選國家“綠色工廠”,通過低溫熱回收項目每年節約標煤9.3萬噸、減少碳排放23.2萬噸,利用聚烯烴產品堆場建成福建最大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鋪設的35萬平方米光伏陣列,年發電量達2200萬千瓦時。“這些光伏板面積相當于49個足球場,每年發的電夠3萬戶家庭用一年。”福建聯合石化技術與規劃部總經理韓曉宏介紹。
古雷石化污水回用率超過75%,建成的10.5兆瓦光伏項目每年提供綠電超1800萬千瓦時;福建石油建成296座充電站、158座光伏站點,年減碳1092噸……如今傳統的“賣油企業”正向“綜合能源服務商”轉型。
中國石化駐閩企業的足跡,不止刻印在工業發展的版圖上,更延伸到鄉村振興的沃土里。在泉州市泉港區三朱村,福建煉化派駐干部黃志明牽頭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推動產品外銷;在龍巖市武平縣烏石村,福建石油派駐干部陳偉華帶領村民引進光伏、林下經濟、藍莓種植等項目,為集體經濟發展開辟新路徑。“我們還修了涼亭、建了生態廊道,村子越來越有生機。”陳偉華說。
據介紹,依托740家易捷便利店,福建石油近四年助力寧化“河龍貢米”、福鼎白茶等農產品銷售超億元。福建煉化累計對外捐贈超過2000萬元,為地方鄉村振興、教育等事業作出貢獻。
福建石油黨委書記施雷說,從能源保障到產業升級,從綠色轉型到社會責任,福建石油將以實干詮釋擔當、以創新推動發展,深耕主業強根基、拓展賽道謀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