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中文av在线天堂,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一区二区黄色,九九精品视频观看,国产极品福利在线,色爱精品奇米一区二区三区

探路全國“電力大超市” 跨省電力“閃送”請簽收!

2025-10-17 13: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殷俊紅)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探路全國“電力大超市” 跨省電力“閃送”請簽收!

2025年10月17日 13: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記者 王婉瑩

近日,來自南方電網經營區的4230萬度電能,通過閩粵聯網工程,被送往國家電網經營區的浙江、上海等地。這是我國啟動跨電網經營區常態化電力交易機制以來,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首次開展的跨電網經營區現貨交易。

如今,我國電力資源調配呈現出全新圖景:廣東的外貿企業用上云南的綠色水電,廣西的夜間風電點亮海南的電動汽車充電樁。這些場景標志著我國電力市場正從分散、規則不統一的“碎片化”格局,加速邁向全國統一的“電力大超市”。

廣西樂業的風電項目。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攝(資料圖)

制度護航,統一電力市場有了“硬支撐”

近年來,我國電力市場改革步入深水區。《能源法》立法取得突破性進展,《電力市場監管辦法》修訂完善,市場運行、信息披露等四大基礎規則相繼落地,為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奠定制度基礎。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國統一電力市場計劃初步建成的關鍵之年。

今年1至8月,全國累計完成電力市場交易電量434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0%。跨省跨區交易電量1029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4%。國家發展改革委體制改革綜合司司長王任飛表示,從上半年數據看,每4度交易電量中,就有1度通過跨省區調配實現。這一數據背后,折射出我國電力資源優化配置正從“省內小循環”向“全國大市場”深刻轉型。

打破壁壘,從“各自為政”到“全域優化”

我國電力市場曾長期以省為實體“各自為政”,資源調配效率受限。作為改革先行軍,6月28日,涵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海南5省份的南方區域電力市場啟動連續結算試運行,建成打破省級壁壘、實現多省區統一優化配置的電力現貨市場。“日均交易電量達38億度,市場交易規模超過英法德三國之和。”廣州電力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陳瑋說,“這不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電力體制改革從‘破冰’走向‘深水區’的重要標志。”

據了解,南方五省區電源結構各異,資源互補優勢突出。云南水電、風電、光伏發電占比高;廣西、貴州新能源發展迅速,水風火多能互濟特點顯著;廣東對一次能源供應及價格波動比較敏感;海南大機小網(即大型發電機組與小規模電網),擴大市場競爭范圍有助于平抑價格、防止壟斷。

陳瑋介紹,南方區域市場采用全區域主體同臺競爭、統一出清的市場模式。發揮價格“風向標”作用,連續釋放動態價格信號,引導電力資源按效率最優原則流動,最大程度釋放全網發電潛力、擴大消納空間、激發調節能力,“讓每度電流向最需要、最能創造價值的節點。”從而使西部水電、新能源與東部火電同臺競價,推動西電東送從“計劃輸血”轉向“市場造血”。

與此同時,當資源流動效率提升、發電成本優化后,市場紅利將沿價格信號自然傳導,“既能促進清潔能源通過競爭力實現大規模消納,也可通過競爭性價格發現機制,讓用戶最終用上更便宜的電、更綠色的電。”陳瑋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

回溯南方區域電力市場發展歷程,2017年啟動設計,2022年7月23日在全國率先啟動區域現貨市場試運行,2023年12月完成首次覆蓋至全域的現貨市場結算試運行,歷經35個月前期準備和12輪短期試運行測試,最終實現連續結算試運行的突破,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提供了樣本。

貴州的風電項目。中國經濟網記者王婉瑩/攝(資料圖)

迎峰度夏,市場化機制破解電力時空錯配難題

今年夏季,極端高溫天氣頻發。南方五省區超過30個地級以上城市負荷創歷史新高,全網系統最高負荷兩次創新高,達2.57億千瓦,同比增長2.9%;廣東成為全國第一個用電負荷突破1.6億千瓦的省份,電力保供面臨嚴峻考驗。

“在迎峰度夏等關鍵時期,電力緊缺通常是時空錯配問題。”南方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總經理黃河解釋道,傳統保供依賴增電源、擴通道的“硬投入”,而市場機制則通過跨省區實時價格信號,精準引導資源流動,電力自動向緊缺區域、緊缺時段動態匯聚,緩解局部“卡脖子”問題。用戶也可依據分時價格主動調節用電,形成“全民參與”的柔性保供網絡,實現從“被動防御”向“主動調節”的保供模式升級。

數據顯示,1至8月,西電東送完成電量16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較年計劃增加225億千瓦時。其中,云南外送電量、廣東受西電電量分別完成1109億、1457億千瓦時,同比分別增長3.6%、3.9%,雙創歷史同期新高。

此外,廣東受西電最大電力達4400萬千瓦,占廣東最大負荷的30%;日最大電量9.87億千瓦時,占廣東用電量的33%,意味著廣東每使用三度電,就有一度電來自西部,跨省調劑成效顯著。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跨省跨區電力應急調度管理辦法》,這是首個國家層面的跨省跨區電力應急調度規范性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肯定了應急調度的成效,他說,“應急調度為成功應對多輪次度夏、度冬大負荷考驗發揮了重要作用,單日通過挖掘全網潛力消除各地電力缺口最大超過1300萬千瓦,守住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底線。”

目前,我國兩大電網跨經營區的交易已逐步進入常態化。數據顯示,今年7月1日至9月底,南方區域通過閩粵直流通道持續送電華東;7月16日至17日,廣東通過江城直流應急調度支援四川120萬千瓦;從四季度開始,福建送電廣東。而在國家電網提出購電需求后,10月11日、13日,南方電網按照閩粵直流當前最大通道能力支援華東,最大電力180萬千瓦。

以價換量,新能源棄風棄光加快破局

新能源消納是統一電力市場建設的重點難題。黃河介紹,區域現貨市場通過全區域統一出清,自動適應新能源隨機性與波動性。“當風電、光伏大發時,西部省區電價明顯走低,新能源企業通過‘以價換量’策略,通過低報價爭取更大發電量,采用市場化手段實現新能源與火電、氣電的能源替代,實現跨省區增送。”

通過跨省優先計劃靈活調節機制,增加市場彈性,西電東送規模不降反升。連續結算試運行期間,南方區域依托市場機制實現清潔能源在全區域范圍內最大限度消納。連續結算試運行以來,經過市場優化的西電東送總電量達698.1億千瓦時,較優先計劃增送84.2億千瓦時。

從省界“攔路虎”到電力“自由流”,南方區域電力現貨市場的實踐證明:統一電力市場不只是“打破壁壘”,更是讓電更安全、更綠色、更實惠的“關鍵一招”。隨著改革深入,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的電力大市場正加速成型,未來全國的電力會像水流一樣順暢調配,給經濟社會發展裝上“綠色新引擎”。(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婉瑩)

(責任編輯:殷俊紅)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