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2日訊(記者華青劍)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的第十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9月11日在京舉辦。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寧發表了主題為“不斷完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保安全促發展”的演講。李寧指出,食品安全標準是食品安全法律法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障食品安全、促進行業發展和保障公平貿易的重要手段,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重要技術依據。

由經濟日報社主辦、中國經濟網承辦,主題為“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的第十六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9月11日在北京舉行。圖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李寧。中國經濟網記者裴小閣/攝
2009年《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以來,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截止目前,我國已累計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準1725項,涵蓋340余種全部食品類別,包含2萬余項指標,覆蓋了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涵蓋了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鏈條,管理了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環節,保護了從一般到特殊的全人群,標準體系框架、制定原則、管控對象與國際基本一致,并根據我國居民膳食消費模式、產業發展和監管實際,突出我國食品安全風險管理重點。
據李寧介紹,今年新發布了126項標準和標準修改單,涉及食品中危害因素限量、生產經營衛生規范、食品產品、食品相關產品、檢驗方法、營養與特殊膳食用食品、獸藥殘留等標準類別,是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體系建設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成果。這些標準既回應了人民群眾對食品安全的更高期待,也適應了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和監管部門提升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效能的迫切需求,同時對標國際先進經驗,體現了科學性、嚴謹性和前瞻性。
李寧表示,特別是《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和《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針對食品行業新業態、消費者營養健康新需求、監管工作新挑戰,通過強制致敏物質標示、規范定量標示、新納入數字標簽和食品聲稱通用要求、科學調整日期標示、禁止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誤導性用語、優化營養標簽等舉措,進一步強化了預包裝食品標簽標示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透明度,提升了對于消費者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的保護水平;同時保質期6個月以上的食品可僅標示食品保質期和保質期到期日,鼓勵消費保存期的標識,將有效減少食品浪費。營養標簽在強制標示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基礎上,增加了“飽和脂肪酸”和“糖”含量,將進一步推動食品工業減鹽、減油和減糖的落實,也對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提供了支持。
在李寧看來,隨著新版《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的發布,數字標簽正式成為食品標簽載體,這一創新舉措實現食品標簽信息“可聽”“可播”“可放大”等功能,將有效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消費者的食品標簽信息“看不見”“找不到”的問題。
本周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實施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有關事項的公告》,進一步規范數字標簽應用的同時,通過鼓勵多碼合一、食品標簽地址簡化、通過數字標簽展示更多食品信息等措施,為消費者和食品行業享受數字標簽“紅利”提供依據,同時也將為市場監管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今年是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數字標簽推廣年”,截至目前,已有數百家企業、超千款產品應用數字標簽,覆蓋乳制品、肉制品、飲料、米面糧油等主要食品類別?!盀榱诉M一步推廣食品數字標簽的應用,讓更多的消費者體驗到食品數字標簽的便利,國家衛生健康委會會同食品評估中心,將持續做好數字標簽應用推廣?!崩顚幷f。
李寧稱,下一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將以“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為目標,持續提升履職能力,打造更加嚴謹的標準體系,助力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