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中文av在线天堂,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一区二区黄色,九九精品视频观看,国产极品福利在线,色爱精品奇米一区二区三区

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推動電池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03-06 16:27 來源:中國環境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秦佳鳴)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全國人大代表張天任:推動電池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03月06日 16:27   來源:中國環境報   中環報記者劉良偉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連續多年保持全球第一,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引導力量,而動力電池是其中的關鍵一環。但目前,國內早期推廣的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陸續進入報廢期,預計將迎來大規模退役潮。

  開發好這座巨大的“城市礦山”對我國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我國電池原料金屬資源稟賦不佳,對外依存度較高。數據顯示,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超65%,地緣政治等不確定因素加劇了資源供應的不穩定性。

  在這種背景下,全國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天任近日向全國兩會提交了《關于打造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閉環 推動電池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他說:“由于上游鋰資源短缺、中下游受各國政策影響,供需錯配嚴重導致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探索動力電池回收新技術、加速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布局的需求漸顯迫切。”

  大部分動力電池回收料無法流向合規企業

  “劣幣驅逐良幣”阻礙行業良性發展

  根據相關機構對國內市場的中性預測,預計我國動力及儲能電池累計退役量將達到350萬噸,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預計超過1400億元。

  根據工信部公示的信息,我國符合廢舊動力蓄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的“白名單”企業有156家,但據天眼查APP顯示,國內動力電池相關回收企業注冊超過4萬家。

  “這意味著電池的流向管理存在較大難度。目前,大部分動力電池回收料正在被非正規市場分流,無法流向合規企業。廢棄的動力電池流入非正規市場造成環境污染與安全隱患,這與發展新能源的初衷相違背。”張天任說。

  與此同時,行業發展的另一大痛點是回收價格混亂,影響市場秩序。

  一紙“白名單”的叫停與重啟凸顯了行業陣痛及亟須高質量發展的訴求。

  為樹立標桿,工信部從2018年到2024年先后發布5批次共計156家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白名單”企業。據悉,成功入選的企業將以“正規軍”身份從事相關工作,是汽車廠商和電池企業項目招標的必要條件。其中第四批、第五批入選企業大幅擴容,但有些企業成立時間還不足1年,能否達到門檻要求、是否具備生產能力,一度引發市場質疑。有些申報企業打著回收資源的旗號,實際目的只是為了獲得融資。

  張天任說:“2024年3月份,工信部暫停受理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申報,對行業內‘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不僅針對現有公告‘白名單’企業不合格的情況提出整改,更是對產業后續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助力。”

  2024年12月,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4年本)》,標志著叫停大半年的動力電池回收“白名單”企業申報通道將重新開啟。

  “目前,獲取退役動力電池的渠道有限,具有‘白名單’資質的一些企業為保證動力電池回收效率,在廠房、設備、環保處理、數字化等多方面投入較高成本,缺乏價格競爭優勢,而沒有資質的‘小作坊’因為有成本優勢,采用抬高回收價格的方式獲取競爭通道。”張天任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大概有七成的退役電池被小作坊以更高的價格收走,流入非正規渠道。這些企業對廢舊動力電池進行簡單修復包裝或粗暴破碎后使其流入市場,嚴重擾亂了動力電池市場回收的正常秩序。

  廢舊動力電池雖然是一座“城市礦山”,但如果處置不當也是一座危險的“火山”。報廢后的動力電池如處理處置不當,其所含的六氟磷酸鋰、碳酸酯類有機物以及鎳、鈷等重金屬殘留物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

  避免惡性競爭,防止資本無序重復擴張

  建議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政策扶持

  針對“劣幣驅逐良幣”問題,張天任認為,應加強規范性企業的資質審核,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行業規范,加強“白名單”企業入門資質審核,加大對“白名單”企業的日常管理行為規范,引導動力電池的合規處置,避免安全與環保隱患,有效避免市場的惡性競爭行為,引導行業健康發展。

  同時,他建議國家對現有規模較大、對社會貢獻度高的“白名單”企業在稅收、政策等方面給予更多優惠,鼓勵其做大做強做規范。

  在價格方面,過去3年來,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市場價經歷了巨幅價格波動。究其原因,乃近兩年鋰電池行業過熱,導致資本大量涌入,產能大肆擴張。

  張天任認為,應規范引導動力電池回收行業信息的公開化,防止資本無序重復擴張。他建議國家根據各地的經濟、環保、能耗等承載力,分地區對待鋰電池循環企業的審批建設;同時對現有的鋰電回收企業立項產能以及實際產能的真實性進行調研,根據終端運用發展態勢及廢舊鋰電池退役量科學規劃立項審批量,防止資本無序重復擴張導致生產能力嚴重過剩,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此外,他建議完善信息溯源平臺,構建從電池生產、使用、綜合利用、報廢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系統,實現電池管理系統(BMS)的運行數據與電芯數據全部后臺傳輸,信息系統可以對電池單體數據的實時溯源進行查詢,并實現大數據平臺對電池殘值評估支撐,同時實現電池最終的正規流向。

  歐盟要求動力電池必須申報產品碳足跡

  壓力已在傳導,須引導產業鏈共同減排

  動力電池是碳排放大戶,但目前國內相關企業的碳排放管理仍處于初級階段。《歐盟電池和廢電池法規》正式要求,2025年2月18日起動力電池必須申報產品碳足跡,需提供電池廠家信息、電池型號、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電池碳足跡總量、電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跡等信息都將要求達到相關碳足跡的限值標準。

  張天任介紹:“目前,相關壓力已經在產業鏈傳導,很多動力電池企業已經要求上游供應商上報碳排放數據,碳足跡的核算工作已經開啟,但我國碳足跡核算和評價工作的制度建設比較薄弱,尚未形成完整體系,缺乏產業鏈上下游的統一標準。”

  他認為,應該建立動力電池碳足跡標準體系,加快產業鏈綠色低碳轉型。“動力電池的材料具有巨大的減排潛力,動力電池的回收是減少與電池生產相關環境影響的有效方法,會降低較大比例的材料生產能源要求,降低和緩解對礦產資源過度開采和進口的依賴,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樣能大幅削減動力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總量。”他建議搭建動力電池碳排放數據管理體系,包括核算標準、產業鏈數據、核查保障等板塊,為國家和企業提供相關核算功能,有效引導產業鏈共同減排。

(責任編輯:秦佳鳴)

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