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佳星
“前幾天我會診了一個30多歲的年輕腦梗病人,從影像看血栓頸動脈夾層,追問病史,發現他買了一個劣質頸部按摩裝置。”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主任醫師繆中榮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主題發布會上提醒公眾,粗暴按摩或使用劣質裝置可能導致頸部血管撕裂,進而形成血栓,誘發腦梗死。
卒中分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前者俗稱腦出血,后者即腦梗死。事實上,生活中有不少錯誤理念甚至無心之舉均會帶來嚴重的卒中風險,包括一些秋冬常用的保健方式。比如“冬季進補”、熱水泡腳等日常小事,都有可能誘發卒中。
“到了秋冬季節,人體血管會收縮,導致血壓升高,此時心腦血管患者中突發卒中等急癥的概率增加。”國家老年醫學中心、北京醫院主任醫師于雪表示,“冬季進補”不適宜老年心腦血管病患者,過多攝入油膩食物易導致血壓劇烈波動,誘發卒中。多喝溫水,限制鹽分,減少脂肪攝入更有利于平穩過冬。
熱水泡腳是一個非常流行的養生方法,對于部分人群而言卻是誘發卒中的“幫兇”。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主任醫師孫林娟解釋,熱水會使下肢血管擴張,血液淤滯在下肢,回心血量減少,導致心、腦供血相對不足。這種血液分布的情況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缺血、缺血性腦血管病。
“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管狹窄的患者要嚴格控制水溫在40攝氏度以內,泡腳時間在10分鐘左右,不要泡到小腿以上。”孫林娟說。
“還有一些老年人健身時用頭撞樹、頭部旋轉,這些動作可能造成顱內小血管破裂。”繆中榮提醒,老年人腦血管比較脆弱,外力撞擊頭部時,即使顱骨沒有損傷,里面的小血管也有可能破裂,造成慢性腦出血。臨床上經常遇到老年人慢性腦出血,一般是由于一個月內頭部受過撞擊。
除了一些誘發卒中的日常行為誤區,網上還流傳著一些遭遇卒中突發情況時的所謂“保命指南”,如通過扎手指、扎耳朵放血急救或服用阿司匹林等。
“這些行為非但不能幫助后期的救治,實施不當甚至可能妨礙規范治療。”繆中榮說,開放性出血是靜脈溶栓禁忌。放血治療后,即便在救治時間窗內,扎針處出血的情況也會使患者失去使用溶栓藥物打通血管的機會。
對于藥物的緊急使用,繆中榮表示,如果腦血管堵了,用阿司匹林可以,但如果是腦血管破了,藥物卻會加重出血。腦出血和腦梗死的癥狀相似,在沒有接受正規CT掃描檢查之前,很多時候有經驗的醫生也難以判斷,所以在沒有辨別清楚時,不要在家里自行服藥。
“卒中發生后,要盡早到醫院接受規范治療。”繆中榮強調,撥打急救電話后,讓病人平臥、頭偏向一側,防止因為意識障礙導致嘔吐造成窒息,不建議使用放血治療的方法,也不要喂食喂藥。
國家衛生健康委近日印發的《關于開展2025年世界卒中日主題宣傳活動的通知》中強調,卒中是可防可控的重大疾病。堅持健康生活方式,重在預防。“盡早識別”是急救成功的關鍵,患者越早就醫,接受治療的機會就越大,獲益也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