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17日訊(記者 佟明彪)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迅猛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動力電池生產大國和使用大國。根據電池使用壽命推算,我國即將迎來動力電池規模化退役階段。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司司長劉洪生在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我國推進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工作的相關情況。
劉洪生介紹稱,今年2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健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標準體系,實現動力電池規范、安全、高效回收利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以標準引領帶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大力推進相關工作。
在建立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強化標準與產業協調配套上,市場監管總局近期批準發布《廢棄電池化學品回收利用評價技術規范》《廢棄電池化學品處理處置術語》等五項國家標準,進一步健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體系。截至目前,已發布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國家標準22項,涵蓋動力電池回收通用要求、管理規范、拆解規范、余能檢測、再生利用、鋰離子廢棄物回收利用、再生黑粉等多個方面,有力支撐和引領動力電池回收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9日,生態環境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再生鋼鐵原料進口管理有關事項的公告,自今年8月1日起,明確符合《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國家標準相關要求的鋰離子電池用再生黑粉原料不屬于固體廢物,可自由進口。標準的出臺有效促進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維護和保障戰略資源供應安全。
在推動組建專業標準化技術組織,強化標準化工作頂層設計購買,市場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共同推動組建全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匯聚原材料、電池生產、整機裝備、回收拆解、化學處理、再生利用等相關行業力量,統籌規劃動力電池回收標準體系,強化產業鏈上下游標準銜接配套,面向汽車、船舶、儲能、軌道交通、飛機等領域電池回收利用需求,盡快出臺一批重要國家標準,為高水平標準供給提供技術組織保障。
據悉,在政策推動與市場需求的雙重驅動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標準的實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如,《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拆解規范》《車用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余能檢測》等國家標準實施以來,在行業內得到大規模推廣應用,促進了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的健康有序發展。通過實施應用標準,部分企業實現鎳鈷錳回收率達99.6%、鋰回收率達96.5%,促進產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取得較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此外,我們正在推進上述國家標準外文版的研制工作,將進一步提升中國標準國際影響力,促進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技術的全球化推廣應用。” 劉洪生介紹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