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山東財經大學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山東藍皮書:山東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指出,“十四五”以來,山東省數字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數字經濟占GDP比重從2021年的43%提升至2024年的超過49%,年均增長超過2個百分點,增速領跑全國。
數實融合加速推進
藍皮書稱,山東省數字經濟跨越式發展態勢呈現出三個顯著特征。首先,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并重。2021~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從32萬家增至40萬家,年均增長7.7%。其次,數實融合成效顯著。通過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和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塑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全省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加速釋放。全省累計建成200個以上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制造場景,通過“數實融合”戰略,山東在農業、制造業、服務業領域均實現質的躍升,為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奠定堅實基礎,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最后,區域協同發展格局形成。濟南—青島數字經濟走廊初具規模,帶動膠東經濟圈數字經濟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算力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智能算力服務是加速人工智能技術迭代和部署應用的重要利器。藍皮書顯示,近年來,山東省扎實推進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省各類數據中心算力總量達到9.66E,智算占比超過30%,有力支撐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前沿領域應用。建成開通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正式獲工信部同意啟動申建,多家算力中心上線運營,省級以上人工智能公共服務平臺達5個。“中國綜合算力指數”顯示,2024年,山東省綜合算力指數相比2023年穩中有升。2025年3月,山東省首個突破E級的高性能智算集群“濟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正式投入運營,致力于打造“AI一站式服務中心”,提供算力、數據、算法及服務全鏈路能力。山東算網平臺作為全國首個覆蓋省級區域的算力基礎設施,于2024年5月11日正式啟用,不僅突破了單一機構算力的限制,還有效緩解了算力短缺問題,為全省部分戰略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
產業數字化轉型成果顯著
藍皮書指出,山東省在產業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構建了以“數據資源+智能制造”為核心的雙引擎驅動發展模式,打造了一個涵蓋數據資源市場、產業變革、企業引領以及政策支持的完整鏈條發展體系。建成了覆蓋全省的數據交易體系,累計上線數據產品1600余個,其中,濟南、青島率先開展公共數據授權運營試點。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推進,2023年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87.3%,工業互聯網平臺連接設備超3000萬臺(套),建成全國首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龍頭企業引領效應凸顯,海信、浪潮、歌爾、海爾4家企業連續兩年入圍中國電子信息百強前20名。數字產業化發展迅猛,2024年實施“十大工程”,培育首批73個首臺(套)產品、15個數字產業集群,上半年信息技術產業營收突破9800億元,同比增長14.9%。不斷加快數字化轉型,山東省以“產業大腦”為核心抓手,全面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數字化轉型提供關鍵支撐,聚焦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十大重點行業,發布45個細分領域榜單,2024年內新建省級“產業大腦”50個;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補貼最高500萬元,惠及企業超2000家,推動全省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保持14%以上增速。(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