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要求,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支持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讓更多企業在新領域新賽道跑出加速度。作為高成長科技類企業,生態環境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是綠色經濟的“隱形冠軍”,并助力國家構建全球領先的綠色創新生態。
“生態環境領域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屬于經濟循環中的‘靜脈企業’,需要更多關注和扶持。”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說。近年來,生態環境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情況如何?各地方又應該如何培育自己的“神獸”企業?
生態環境領域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情況如何?
草原上,瞪羚個頭不大,雖不似獨角獸高貴、純潔甚至神秘,但跑得快、跳得高。
市場上,瞪羚企業在創業后跨過死亡谷,以科技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為支撐進入了高成長期,將極有可能發展成為估值超過10億美元,具備獨有核心技術、獨特競爭優勢和市場潛力的獨角獸企業?。
中央文件重點關注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展,并不是第一次。2024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鮮明提出“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近年來,隨著生態文明建設加速推進,環保產業迎來黃金發展期,生態環保相關企業蓬勃發展。據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現存在業、存續狀態的生態環保相關企業超215.5萬家,近五年間生態環保相關企業注冊數量呈現出逐年增長態勢。
“在生態環境領域,我國環保產業整體創新能力還不高,關鍵核心技術投入不足,部分產品與技術裝備質量較落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孫啟宏說。據統計,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369家,主要分布在16個領域,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新消費、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數量分列前五位,合計占比56.4%,生態環境領域獨角獸企業未在名單前列。
事實上,生態環境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面臨著諸如市場擠壓、輿論失聲、資本匱乏、人才流失、管理不善等等經營壓力。當然,即便在發達的歐美國家,中小環保企業依然為數眾多,如細胞般快速迭代,也是這個領域的行業生態。彭應登說,“比如在廢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行業,由于政策環境還有待改善、市場發展還相對滯后等,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培育相對困難。”
相比前幾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增速呈放緩趨勢,生態環境領域也不例外。通常“小而美”的公司能存續幾年時間,已是佼佼者,但要長成一棵生命力旺盛的參天大樹,則還需要面對成長過程中無數的疾風驟雨。彭應登說,“培育生態環境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需要政府、社會和企業共同努力。”
如何讓支持政策更加聚焦和有力?
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具備強大創新能力和巨大成長潛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創新能力與創新生態的重要風向標,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競爭力的重要市場主體。
草原上瞪羚的數量,一定程度上反映著自然界的生態質量,一個區域的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數量,則反映了該區域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目前,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已經超過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的1/4,覆蓋了全國47個城市,但“北上深廣杭”集聚超六成,北京更是以114家的數量位居全國首位,積極培育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成為提高本地創新能力和發展速度是各地方的政策優先方向。
但企業在不同成長階段,所需政策并不相同,區分資金和基礎支持、市場拓展和規模化支持、國際化或技術升級的支持等分類施策、梯度培育工具,是提高政策支持效率、優化政策資源、保護產業生態多樣性、更有效應對國際和區域競爭的必然要求。
2025年3月3日,深圳市發布《深圳市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行動計劃(2025—2027年)》提出,建立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梯度培育庫,圍繞金融、創新、場景、人才、市場等要素資源,持續健全“精準識別—梯度培育—生態賦能”的全鏈條培育服務體系。
2023年9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11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和服務獨角獸企業的若干措施》提出包括提供租金減免、設立綠色技術轉化基金等在內的“京十條”。
此外,“在政策制定方面,還應加強政策頂層設計,如加強國內統一大市場建設,同時對行業準入門檻適時創新,才能涌現出更多生態環境領域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彭應登說。
“從長遠看,環保企業不能依賴政策驅動和資本驅動發展,還需形成創新驅動機制,培育自主創新動力。”孫啟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