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17日,第二屆中國—中亞峰會在哈薩克斯坦舉行。這是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成立后的盛會,也是首場在中亞召開的峰會,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5月,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中國西安成功舉行,樹立了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推動中國—中亞合作邁上新臺階。如今,六國領導人再度聚首,必將進一步深化睦鄰友好,鞏固相互支持,增強合作動力,在亞歐大陸譜寫命運與共的合作新篇。
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根基深厚、現實需求廣泛、民意基礎堅實。30多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守望相助、團結互信,在涉及主權、獨立、民族尊嚴、長遠發展等核心利益問題上,始終給予彼此明確、有力支持,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新路,成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的典范。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全覆蓋、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簽署全覆蓋、雙邊層面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三個全覆蓋”彰顯了中國同中亞國家高度的政治互信、深厚的情誼以及共迎國際風云變幻的堅定決心。
務實合作,為區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在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發展機遇更顯稀缺的當下,中國同中亞國家以戰略遠見相向而行,攜手擘畫區域合作新藍圖。位于烏茲別克斯坦的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鵬盛工業園,位于塔吉克斯坦的丹加拉農業紡織產業園等合作園區項目,有效帶動當地產業升級;哈薩克斯坦瑪依納水電場、札納塔斯風電站等綠色能源項目,顯著提升了區域清潔能源利用水平;中亞優質綠色農產品豐富中國市場,中國機電設備、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加速進入中亞市場。2024年,中國與中亞國家貿易額達948億美元,同比增長6%。中國連續多年穩居中亞地區第一大貿易伙伴,顯著領先其他經濟體。國際機構評估認為,中國—中亞經濟走廊已成為區域增長的核心引擎之一。
戰略對接,共赴現代化發展征程。中國與中亞五國同為發展中國家,有著相似的歷史際遇、共同的發展訴求、相通的振興夢想,是實現現代化道路上的同路人。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中亞地區已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示范區。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吉爾吉斯斯坦“2026年前國家發展綱要”、塔吉克斯坦“2030年前國家發展戰略”、烏茲別克斯坦“新烏茲別克斯坦”2022—2026年發展戰略、土庫曼斯坦“復興絲綢之路”戰略……中亞國家積極將本國發展戰略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不斷增強協同效應,推動中國中亞合作走深走實。
共迎挑戰,堅定踐行真正多邊主義。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面對單邊主義與保護主義抬頭,中國同中亞國家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在“脫鉤斷鏈”風險加劇的背景下,中國同中亞國家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致力于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中國—中亞機制根植六國,惠及世界,促進共同發展與繁榮。通過本次峰會,中國與中亞五國將進一步夯實互信基礎,凝聚合作共識,深化戰略對接,推動各領域合作提質升級,為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注入更多正能量。(作者:郭 言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