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貴陽7月5日訊(記者王新偉、吳秉澤)近年來,貴州省扎實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努力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在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持續保持生態環境質量優良。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4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由1.78萬億元增加到2.27萬億元,森林覆蓋率由61.5%增加到63.3%,綠色經濟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由42%提升到48%。
貴州發揮地形多樣、氣候立體的優勢,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貴州省農業農村廳負責人介紹,貴州辣椒、刺梨、李子、天麻、太子參、薏仁、藍莓種植規模位居全國第一,茶葉、中藥材、獼猴桃的種植規模排全國前三。
2023年以來,貴州將綠色化、低碳化貫穿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大力推進“富礦精開”,推動煤、磷、鋁、錳等資源型產業低碳化、精細化、高端化發展,能礦資源加速由原材料向終端消費品轉變,工業經濟“含碳量”持續降低。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貴州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8.9%。
同時,貴州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等生態利用型、循環高效型、低碳清潔型和環境治理型“四型”綠色產業,“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得以有效拓展。特別是貴州搶抓新一代人工智能蓬勃興起的機遇,聚焦算力、賦能、產業三個關鍵“在實施數字經濟戰略上搶新機”,數據要素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據悉,貴州將持續寫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此前召開的貴州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提出,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不斷提高經濟增長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充分展現山清水秀、綠色低碳的美麗貴州新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