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城鄉一體融合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在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舉辦。浙江省全面落實以“千萬工程”牽引縮小“三大差距”、推進共同富裕先行示范的工作部署,圍繞“富民”統籌做好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全面推進城鄉一體融合發展,持續擦亮城鄉一體融合發展“金名片”,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今年以來,浙江聚焦“融合”聯動推進城鄉規劃布局和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及青年入鄉發展等重點任務,省級101項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中96項消除城鄉差別、80項消除戶籍差別。同時,以項目建設推動城鄉融合,1833個縮小“三大差距”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1696.8億元、完成率59.1%,新建項目開工率87.1%,其中,強城類完成年度投資738.59億元、完成率61.7%,新建項目開工率75%;興村類完成年度投資851.06億元、完成率57.5%,新建項目開工率90.9%;融合類完成投資107.15億元、完成率62.3%,新建項目開工率91.7%,均超時序要求。
作為浙江省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最低的嘉興市,2004年,在全國地級市中第一個制定印發《嘉興市城鄉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空間布局、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社會發展、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六個一體化”,拉開了統籌城鄉大幕。20多年來,嘉興市聚焦城鎮化進程中“人的身份”“土地權屬”等關鍵性問題,突出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公共資源合理配置、優化人口經濟布局、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等融合任務,探索出了一條“繁華都市與美麗鄉村”雙向奔赴的發展路徑。
嘉興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譚穩說,以“強城”為引領,嘉興科學規劃“1640”城鄉空間體系,即1個中心城區、6個縣域副中心、40個左右新市鎮,全面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以“興村”為亮點,嘉興打造特色城鎮品牌。比如,平湖市首創農業經濟開發區“廣陳模式”,推動傳統農業向科技化、集約化轉型,成功招引農業項目5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1個;秀洲區新塍鎮抓住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契機,實現萬畝土地集中連片,成功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以“融合”為關鍵,推進片區組團發展。比如,南湖區“大三星”組團片區,跨鎮域串聯101路公交沿線6個村,加快打造美麗成片、產業成群、服務成網的融合樣板;海寧市“大桃園”組團片區,同樣跨鎮域聯動11個村和1個合作社,合力打造花卉、稻米、果蔬三大億元級產業。“這種打破行政區劃、資源互補的模式,有效促進了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王譚穩說。
據介紹,浙江將進一步暢通城鄉融合要素流動。首先,統籌推進農民進城和青年入鄉。深化“居住證+積分”制度改革,推動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并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利、履行同等義務。其次,統籌推進資源開發和要素激活。深化土地綜合整治,強化低效用地再開發、城鎮有機更新等政策聯動集成,探索空間要素跨區域統籌協調機制、三條控制線正向調優機制。最后,統籌推進政策支持和多元投入。探索建立財政支持與政策性銀行、政策性擔保、政策性保險及產業基金等金融工具高效協同機制,浙江省級財政3年安排專項政策資金240億元以上支持城鄉融合發展,政策性銀行每年安排信貸資金800億元支持新型城鎮化建設。(經濟日報記者 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