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與AI同進化,要么被AI邊緣化”。6月26日,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現場,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表示,未來50年將是人工智能重塑產業格局的關鍵時期。AI不僅是技術變革,更是一場思維方式的重構,企業必須從戰略、組織、流程等多個維度進行調整,全面、全員、全流程地擁抱AI。新時代的企業家應具備更強的創新精神和責任擔當,主動擁抱變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做實干家
創新是海爾發展的基因。在周云杰眼中,“創新”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象的每一個決策、每一項舉措、每一次行動,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的日常。
1988年夏天,剛從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的周云杰,懷揣著“愿做中國制造的螺絲釘”的樸素信念,踏入青島電冰箱總廠的大門。他沒有選擇相對輕松的辦公室崗位,而是在到廠不久后就主動申請到條件艱苦的冰箱二廠當學徒。
在當學徒的日子里,周云杰每天早上6點便到車間,跟著老師傅學習“擰螺絲”。為了掌握不同型號冰箱擰緊螺絲所需的最佳力度,他隨身攜帶筆記本,記錄每一次操作后的部件穩定性反饋,反復試驗上千次。三年如一日的堅持,讓他不僅對冰箱生產的200多道工序爛熟于心,更培養出一眼就能看出工序問題的“火眼金睛”。
1992年,年僅26歲的周云杰被任命為冰箱二廠廠長。走馬上任后,他沒有急于下達指令,而是扎根車間,走訪20余位技術人員,梳理建廠以來的所有問題,總結經驗教訓,最終把內容整理成156道工序卡,把質量標準細化到每個操作步驟,使良品率躍升至98%,很快冰箱二廠的質量和工藝就成了海爾公司的樣板。
那個年代,中國家電業正處于技術追趕階段,國外企業在核心技術上成果頻頻。當時已經走上管理崗位的周云杰非常重視科研工作,積極參與研發一線,與一群研發工程師共同攻關制冷技術。也正是那段時間,國際上對氟利昂制冷劑的環保限制日趨嚴格,而國外公司對新型環保冷媒技術嚴加控制。周云杰敏銳地意識到,如果不能突破“無氟冰箱”技術,中國冰箱產業將在環保賽道上落后于人。
他果斷組建專項攻關團隊。周云杰至今仍清晰記得,凌晨3點的實驗室里,他與工程師們盯著第37次失敗的測試數據,熬紅的雙眼里滿是沮喪。但他們并沒有放棄,經歷了無數次的試驗、測試、改進和再試驗,終于在1993年成功研發出中國第一臺無氟冰箱。這項成果打破了德國等外國企業的技術壟斷,為民族冰箱工業在環保技術領域贏得寶貴的一席之地。周云杰團隊也因此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實現海爾國家級科技獎零的突破。
“一個企業沒有創新是走不遠的”。周云杰始終認為,科技創新對企業至關重要,能不能支撐未來,關鍵變量就是科技創新。這種扎根一線的創新范式,塑強了海爾“科技創新”的基因。截至目前,在全球范圍內,海爾累計申請專利11.3萬余件,累計主導和參與國際標準發布120項,有200余項原創科技被行業模仿。
當破局者
20世紀90年代,隨著全球供應鏈轉移,中國成為全球家電生產大國,眾多家電品牌紛紛涉足海外貿易。彼時,大多數企業選擇依托中間商、以貼牌代工的“輕資產”模式切入國際市場,憑借成本優勢快速打開局面。
但海爾卻毅然拒絕貼牌代工的捷徑,選擇更加艱難的自主創牌,并劍走偏鋒,以“先難后易”戰略,先進入歐美發達國家市場,再輻射發展中國家。
1999年,周云杰肩負開拓海外市場的重任,赴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籌建海爾首個海外工業園。1年后海爾美國工廠投入運營,3年內實現了90%的零部件本土化配套率。美國工廠站穩腳跟后,周云杰又馬不停蹄地推動海爾在歐洲、中東、東南亞等地開枝散葉,通過本土化運營滿足當地用戶的需求。
在堅定自主創牌、推進本土化的同時,海爾還通過品牌并購實現共同成長。2011年,海爾以1.28億美元對三洋白色家電業務進行收購,并攻克了變頻壓縮機代碼等關鍵技術。實現技術自主化,使得海爾能夠進一步整合技術資源,進而通過提升產品能效和性能,滿足用戶對高端家電的需求,成功切入高端市場;2012年,海爾進一步補全高端產品線。
2016年并購通用家電(GE Appliances)時,周云杰力主保留原有研發團隊,同時將海爾智慧家庭方案反向輸出,實現“中西合璧”的技術融合,推動美國肯塔基州生產基地落地?!昂柕膱髢r在競爭者中處于中等偏低水平,最后交易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通用家電認可海爾的品牌,信任海爾的跨國運營能力。”周云杰說。
也正是在2016年,擔任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的周云杰,見證了海爾實現海外市場盈利。從1991年批量出口到2016年海外市場開始盈利,海爾用26年時間驗證了“自主品牌全球化無法速成”的行業規律。
“這是個痛苦的過程,但一旦放棄就意味著前功盡棄,所以我們從來沒有動搖過。我們從來沒有討論過進退的問題,只是研究怎么進?!敝茉平芑乜闯龊撆频臍v程時,仍然初心堅定。他認為,要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
截至目前,海爾在全球布局71個研究院、35個工業園、163個制造中心,龐大的全球化布局為其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在開拓全球市場的征程中,周云杰展現出非凡的戰略眼光和執行力,推動海爾實現從“跟跑”到“領跑”,成為全球用戶喜愛的品牌,也讓“中國智造”贏得全球尊重。
成掌門人
2021年11月,周云杰當選海爾集團新的領航者,接過海爾創新發展的接力棒。
在接任掌門之前,周云杰已在海爾的各個業務板塊歷練整整33年,這使他對海爾的每一項業務了如指掌。他深知,透徹了解每一塊業務,是構建良好生態的基礎。在周云杰的帶領下,如今的海爾已撕去傳統家電企業的標簽,轉型成為物聯網生態品牌,布局了三大賽道:以無界生態構建了智能家電到智慧家庭,再到智慧生活的智慧住居生態;以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3家上市公司為核心,構建了大健康產業生態;以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底座,賦能產業創新發展,構建了數字經濟的產業生態。
這種對產業趨勢的精準把握與戰略定力,在AI浪潮席卷全球制造業時得到更淋漓盡致的展現。
在AI時代,數字化轉型成為制造業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方向。許多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面臨著AI應用困難和數據孤島的困境。為破解難題,周云杰從兩方面推進:一方面轉變觀念,強調“企業要么與AI同進化,要么被AI邊緣化”,推動研發、供應鏈、銷售等主業務流程全面AI化,形成“全員學AI、用AI”的氛圍。例如,在海爾互聯工廠的質檢車間,曾經依賴人工且容易出錯的產品檢測工序,已被AI視覺檢測系統替代,這不僅能實現零差錯,生產效率也提升了30%;另一方面推動跨界技術合作,建議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設數據仿真平臺和訓練場,以“數據共享—技術共生”機制打破企業間的數據壁壘。
周云杰在202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解讀中國AI發展路徑”分論壇上說,AI不僅僅是一種技術,還是一種思維。AI既能夠給用戶創造更好的生活體驗,也能推動企業實現變革。在破解當下轉型痛點的同時,周云杰早已將目光投向更廣闊的未來。他認為,今后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對抗,而是生態與生態的對話。
“AI將是一項幫助我們擴展無限可能的科技?!敝茉平苷f,圍繞重點布局的三大產業生態,海爾明確細化了AI技術的落地。
圍繞智慧住居生態,海爾推出了智慧家庭領域大模型。該模型已成功應用在海爾的主流型號家電產品中,并率先與DeepSeek深度融合,實現一句話即可生成所需場景,讓人機對話從精準指令躍遷至智能協同。圍繞大健康產業生態,海爾集團旗下的大健康生態品牌,通過聚焦AI+產品、AI+場景、AI+服務以及AI+平臺能力,加速醫療健康行業新技術、新場景、新方案的研發及應用。圍繞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卡奧斯天智工業大模型擁有百億以上參數,內置4700多個機理模型、200多個專家模型,已在汽車、化工、模具等九大行業推出45個高價值場景化解決方案。
周云杰表示,未來海爾將打造更懂用戶的智能終端、更柔性的制造網絡、更有溫度的服務生態,讓品牌生態競爭力的內涵和外延不斷拓展。他認為,對企業來說一定要有自己的專業大模型,“在這個專業里邊,你可能比DeepSeek還要deep,比OpenAI還要open”。
海爾集團打造的是生生不息的創新生態,傳承的是薪火相傳的創業精神。正如周云杰堅信的那樣:“沒有人能預測未來,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就是創造它。”這種創新精神與自信擔當,正是海爾持續領跑的動力源泉。(經濟日報記者 劉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