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6部門聯合印發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到2027年底,在全國范圍內建成2800萬個充電設施,提供超3億千瓦的公共充電容量,滿足超過80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實現充電服務能力的翻番增長,引發關注。
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已進入規?;焖侔l展階段。今年前9個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24.3萬輛和112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2%和34.9%。這意味著,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突破4000萬輛。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我國充電基礎設施雖快速發展,但仍存在公共充電網絡布局不均衡、設施功能結構待優化、居住區服務供給不充分、供電保障有待加強、運營管理質效有待提升等問題。
以公共充電樁為例,目前全國平均功率僅45.5千瓦,尚不能有效滿足節假日高速公路、城市熱點地區等快速補能場景的充電需求。
充電設施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關鍵支撐,其服務能力不僅直接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也間接影響潛在消費者的購買信心。破解充電難題,固然需要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提高充電效能,但更需要“把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結合起來”,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
針對城市、城際、農村充電網絡的差異化補能需求,《方案》分類施策,提出建設以快充為主、慢充為輔、大功率充電為有益補充的城市公共充電網絡,加快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更新改造,進一步下沉延伸農村充電網絡、加大“春節返鄉”充電需求保障。尤其是在重點城市、高速公路服務區,要加快大功率充電設施規劃建設,這將極大提升新能源汽車使用體驗。
在注重政策舉措有效性的同時,《方案》也強調創新性?!斗桨浮诽岢?,擴大車網互動試點范圍,在價格政策、市場化機制和應用場景等方面持續探索創新。車網互動作為新模式新業態,利用充換電設施將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相連,通過組織智能有序充電和雙向充放電,可有效發揮新能源汽車作為靈活性儲能資源的調節潛力,讓新能源汽車車主通過“賣電”掙錢,從而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當然,“建得好”不等于“能用好”?!斗桨浮妨咙c還在于,明確要求提升公共充電場站服務質效,通過優化場站環境、規范收費標準、做好價格公示、改進運維手段等舉措,切實提升用戶充電體驗。深化政府充電設施監測服務平臺功能建設,不定期開展充電站點和運營商服務質量評價,健全評價結果運用機制?!斗桨浮诽岢?,研究推廣由運營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維”居住區充電設施的“統建統服”模式,實現居住區充電樁“有人建、有人管、可持續”的長效機制。
《方案》還要求,將充電設施接入需求納入配電網規劃,重點圍繞城市核心區、高速公路服務區、交通樞紐、鄉鎮聚集區以及老舊小區,針對網架結構薄弱、供電能力偏低等問題開展配電網架優化、臺區增容等建設改造。推廣應用智能有序充電,提升高滲透率充電負荷場景下的電網承載能力和調節能力。這表明,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不僅是樁的數量翻番,更是充電設施從過去的“配套工程”向“能源工程”的躍遷。
總結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基礎設施的超前布局。撐起這個布局的,就是強大的電網及配送能力。充電設施服務能力“三年倍增”,不僅能提升充電效能、優化服務品質、創新產業生態,進一步提振消費信心,促進我國電動汽車更大范圍內購置使用,更會給企業帶來新的投資機會,強化我們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和電能供應領域的引領優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楊忠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