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在政策和資金支持上持續用力。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各方面政策要打好“組合拳”,形成促進科技創新的強大政策合力。
從“天宮”空間站、“嫦娥六號”、“海斗一號”,到5G通信、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升,重大科技成果加速涌現。近期發布的數據顯示,實施減稅降費、加大財政投入等一系列財稅政策措施,力度大、效果顯,向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勁動能,推動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
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財政政策成為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方面,通過實施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為企業科技創新減負賦能,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統計顯示,今年前8個月,現行支持科技創新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達13336億元,有力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培育發展新動能,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支撐。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重要稅收支持政策?!笆奈濉睍r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加碼,政策落實更加精準,有效增強企業研發投入的底氣和動力。企業研發投入越多、減稅就越多,產生有效激勵,從而形成“政策引導—研發投入—效益提高—加大研發投入”的良性循環模式。當前,企業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比重超過77%,充分體現了創新主體地位。這其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作用功不可沒,實現了用政府收入的“減法”換取企業創新動力的“乘法”。
另一方面,強化財政資金投入,為科技創新提供有力資金保障?!笆奈濉睍r期,全國財政科技支出預計達到5.5萬億元,比“十三五”時期增長34%,資金重點投向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國家戰略科技任務。其中,基礎研究累計投入達到7300億元,年均增長12.3%。財政科技支出并非“撒胡椒面”,而是重點投向戰略性、關鍵性領域,夯實創新物質基礎。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在政策和資金支持上持續用力。在財政政策方面,需要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堅持把科技作為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優化科技支出結構,發揮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優勢,支持重點領域實現突破。把效能放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強績效管理,大力提升科技資金使用效果。深化財政科技管理改革,擴大單位和科研人員自主權,經費使用上“放權松綁”,加大科研人員激勵力度,更好地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此外,支持科技創新需要各方面政策打好“組合拳”,形成促進科技創新的強大政策合力。綜合運用財政投入、稅收優惠、政府采購、資產管理、融資擔保等財政政策工具,推動更多“真金白銀”支持科技創新。
加強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協同配合,通過貸款貼息、政府投資基金、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等工具,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撬動更多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本流向科技創新。比如,針對企業普遍擁有的知識產權價值較高、缺少足夠抵質押物,融資難、融資貴等突出問題,實施好支持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提高對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風險分擔和補償力度,助力解決融資難題。財政政策發揮支撐作用,有利于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財政、金融等政策加力提效支持科技創新,必將有力促進更好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強國建設駛向快車道。(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