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石峽鄉雙斜村的竹林深處,伐竹聲此起彼伏,十余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砍伐雜木,噴灌系統噴出的水霧彌漫四周,讓這片筍竹兩用林更顯生機。“改造后畝產值達4000元,利潤是普通毛竹林的8倍。”經營者盧伙桂的話語里滿是喜悅。這片曾效益低下的竹林,憑借“以林入股”模式重煥活力,成為撫州林業改革的生動縮影。
自2021年5月被列為全國林業改革發展綜合試點市以來,撫州市緊緊圍繞六大方向、24項具體改革發展任務,深入挖掘、高效利用林地林木資源,在全國首創10多項林業改革措施,在制度創新、資源盤活、產業升級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讓“千萬林業資源”加速向“千億產值”跨越,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
在改革攻堅中,撫州率先破解林地經營周期難題。針對林地承包經營權不足一個林業生產周期的現狀,該市在全國率先開展林地承包經營權延期試點,讓林農和經營者吃下“定心丸”。截至今年8月,全市已完成林權延包合同3.12萬余份,涉及面積41.23萬畝。同時,創新權籍調查方法,協同自然資源部門完善林權數據庫,打通不動產登記管理系統與林權管理服務系統接口,實現林權審批、交易、登記信息實時互通共享。2021年以來累計解決登記信息、權屬重疊等各類歷史遺留問題79萬余個,辦理各類型林權類不動產登記證書2.68萬本,覆蓋林地面積189.36萬畝。
林業金融創新與“放管服”改革同步發力。撫州市林業局局長吳開發介紹,撫州建立全國首個“兩山銀行”,整合林下經濟、林業碳匯等資源實現“多權合一”,2024年6月21日在資溪縣頒發全國首批4份《林業經營收益權證》,受證企業獲銀行授信780萬元,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本、資本變資金”。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該市推行林木采伐“減證便民”,推出人工商品林“告知承諾制”“按面積采伐”等改革,30立方米或5畝以下采伐告知承諾、即申即辦,5畝且30立方米以上采伐按面積審批、限時辦結。近3年來受理林業政務服務事項1372件且全部辦結,惠及企業1162家。
改革紅利持續向產業端延伸,撫州按照“一個林長、一個產業、一個園區”的工作思路,持續推進林業科技產業園建設,初步建成資溪毛竹、金溪香精香料、廣昌林下經濟等十大林業科技產業園,帶動全市培育壯大376家新型經營主體。林下經濟領域,形成森林藥材、林業香料等主導產業,現有8個國家級、89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及8個國家級、12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利用林地面積422萬畝,帶動26萬戶農戶參與,林下經濟總產值達365億元。
森林康養旅游產業同樣亮點紛呈。依托國家級全域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市優勢,撫州已建成10家國家級、27家省級森林康養基地,實現省級森林康養基地縣(區)全覆蓋,讓綠水青山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幸福靠山”。(經濟日報記者 劉 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