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最生動的年輪,總是鐫刻在蜿蜒的路上。
在新疆天山之南,安臥塔里木盆地懷中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有一條562公里長的塔里木沙漠公路。這是我國第一條沙漠公路,也是世界最長的貫穿流動沙漠的等級公路。
30年前,塔里木沙漠公路建成通車。歷史長河中,30年只是彈指一瞬,但對塔里木沙漠公路而言,這30年猶如徐徐鋪展的時光長卷,每段路都寫滿動人故事,每段路都見證歲月傳奇。
這條路是如此與眾不同,不僅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自然環境,更在于每每踏上這條路、走進“死亡之海”深處,總有一種力量催人奮進、一種感動直抵人心。
油氣線
“塔克拉瑪干”,維吾爾語意為“進去出不來的地方”。地上是荒涼大漠,地下卻油氣奔涌,蘊藏豐富的能源資源。如何叩開資源開發之門?首先要解決運輸難題,修筑一條“進得去出得來”的沙漠公路。
塔里木沙漠公路未通車前,為鉆探沙漠腹地的首口探井——塔中1井,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運輸的近萬噸設備和物資要從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庫爾勒出發,沿沙漠繞行到沙漠南緣,先到支撐點和田地區民豐縣,然后再向沙漠腹地進發——途經24個縣市,總行程2000多公里,幾乎相當于北京到廣州的公路里程。
于是,塔里木油田把修筑沙漠公路提上日程,下決心修筑一條油氣保障和運輸線。面對連飛鳥都打怵的“死亡之海”,筑路隊伍踏上連綿起伏的沙丘,分成路基隊與地面隊,一點點向前推進施工,路基隊負責路面平整,路面隊緊隨其后鋪設土工布、礫石和瀝青。
盛夏時節的塔克拉瑪干沙漠,白天熱浪似火,每向前推進1米都伴隨著灼熱和汗水。塔里木油田原長慶機械化筑路公司經理文杰堂回憶,筑路工人工作時汗流浹背,干完活脫下衣服,衣服上布滿白色的汗漬。除了熱浪,筑路者還要與風沙搏斗。推好的路基尚未平整、壓實,便常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沙塵暴摧毀得面目全非,只得返工重修。
“風卷沙撲汗身上滾,路修到哪哪就是家,不是咱沒有爹媽妻兒牽掛,為了這路可就顧不上她。黑黑的公路黃澄澄的沙,鐵脊梁挺在太陽下,一腔甘苦咱先灑,要爭個中華豪情傳天下……”當時,由筑路工人自編自唱的一首《筑路歌》不脛而走,再現了當時的建設場景,抒發了筑路人的豪情壯志。
歷盡艱辛,塔里木沙漠公路于1995年建成通車,次年原油年產能力超200萬噸的塔中油田在沙漠腹地建成投產,“死亡之?!敝饾u變身“能源之?!?,成為我國最大超深油氣生產基地和西氣東輸主力氣源地,8000米級超深油氣井占全國半數以上,推動塔里木油田油氣年產量突破3300萬噸。
踏上塔里木沙漠公路,目視千里油氣線上穿梭往來的車輛,仿佛能感知地下蘊藏的能量、觸摸沙海深處的脈搏。
“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塔里木沙漠公路288公里處,這句豪邁的話語赫然矗立,高度凝練了每一位奮戰在沙漠戈壁的石油人的心聲。這句“塔里木人生觀”,常被引用到各個領域。這條石油人走了30年的路,讓沉寂的沙漠煥發活力,也讓塔里木盆地成為精神高地。
今年10月,這14個字對面又樹立起“挑戰禁區 能源報國”8個字,傳遞了塔里木石油人在新時代的奮斗強音。
塔里木油田員工張熹月,2022年大學畢業后來到大漠深處,進入油氣開發一線工作。“在沙漠公路上,置身‘死亡之海’腹地,總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把青春獻給大漠,大漠也點亮了我們的青春?!彼f。
綠絲帶
從空中俯瞰,塔里木沙漠公路436公里長的綠色林帶,伴隨沙漠公路伸向遠方,猶如給塔克拉瑪干沙漠系上了一條綠絲帶。
沙漠筑路難,護路更難。遇到大風天,風沙遮天蔽日,常把公路埋了,這就需要建防護林帶以阻擋風沙。然而,塔克拉瑪干沙漠年均降水量不到11毫米,年均蒸發量卻超過3800毫米,栽樹種草十分不易。其實,建設者在筑路同時就沿線同步鋪設草方格以阻擋風沙,但通車不到兩年,因風沙侵襲,八成的草方格就基本失去了防沙作用。
為選育、馴化出耐高溫、抗鹽堿、耐沙埋的“公路衛士”,技術人員奔赴風沙一線,經過大量試驗、觀測和研究,對400多種沙生植物的脾氣秉性進行摸排,從中進一步優選品種,用咸水育苗。
沿著塔里木沙漠公路來到塔中沙漠植物園,在沙漠腹地感受到難得的被綠色懷抱的體驗。這座植物園是為建設沙漠公路防護林、選育防沙植物而設立的,有260多種植物在這里頑強生長。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常青在這里工作25年,精心呵護這些“公路衛士”種子選手。
2023年,常青到了退休年齡,因為放不下“公路衛士”,她申請留了下來?!拔覀冊谒忻鞒鰜淼慕涷灪图夹g,應用到了塔克拉瑪干沙漠鎖邊工程,還應用到中亞、非洲的荒漠化治理?!背G嗾f,“我還有兩個夢,一是繼續篩選出能更好適應沙漠環境,擋風沙效果更佳的植物,二是選育出更多具有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的植物”。
經過20年的精心培育和管護,如今,2000多萬株檉柳、梭梭等植物肩并肩,平均高度已超過2米,在塔里木沙漠公路兩側整齊列隊,如標兵般護衛著沙漠公路。由于環境改善,現在有百余種鳥類在沙漠公路護林帶遷移棲息,野兔、沙鼠、沙狐等動物來此安家落戶。
驅車向南,公路沿線分布著百余個水井房,大部分配有“守井人”長期駐守,不少都是兩口子。
早年沙漠里只有柴油發電,一到停電,水井房的生活無比困難。3年前,水井全部改為應用光伏清潔電力,結束了依靠柴油機供能抽水灌溉的歷史。
“我們每天的工作是巡查供水管線,查看植物生長情況,給林帶澆水。”周銀豐與妻子邱利蘭已在沙漠公路48號水井房駐守8年,“林帶長高了,也熱鬧了,吸引鳥類、小動物來落戶。”
位于沙漠腹地的且末縣塔中氣象站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4年間的年均降水量已是沙漠公路建成前(1996年至2000年)年均降水量的2倍多,沙漠“綠絲帶”對區域氣候的改善越發明顯。
每年,公路防護林帶可固碳約3.2萬噸,這是能中和每年近30萬輛過往車輛的碳排放,塔里木沙漠公路因而成為中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
“兩側的林帶越來越茂盛了,常讓自己忘了是行駛在沙漠里?!背E芩锬旧衬返乃緳C師傅張立凱說,駕車途中,往遠處看是一望無際的黃色沙漠,路兩邊卻是一片綠色,特別難得,這是希望的顏色。
幸福路
縱貫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劈開”中國最大的沙漠……塔里木沙漠公路天生具備“網紅”潛質。隨著新疆旅游熱度持續升溫,這條公路成為打卡點,不少自駕游客駛入沙漠公路,領略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感受。
在塔里木沙漠公路上,不僅有大貨車,還有掛著不同省份牌照的小型車?!白哌@條路,那絕對值!”來自廣西的自駕游客韋夢輝感慨,“看過沙漠胡楊,又進入沙漠腹地領略沙漠風情,近距離感受大自然的厚重和神奇魅力,心胸更加開闊了”。
塔里木沙漠公路為當地帶來了商機。沙漠公路旁,金沙湖星空營地負責人萬向紅在沙漠中搭建星空房,吸引游客體驗在沙漠中過夜和感受住大漠瀚海、觀璀璨星河的別樣體驗。
塔里木沙漠公路通車之初,且末縣塔中鎮所在的區域只有幾家店面,現在已聚集百余家商業網點,快遞也通到了這里,與外界聯系更加緊密?!斑^去在地圖上沒有標注的沙漠中心,現在成了熱門旅游目的地?!痹谒墟偨洜I酒店的關宏玉說,“酒店開業時只有6間客房,經過幾次改造升級,目前已超過100間,旺季常常爆滿”。
依傍沙漠公路而立的塔中鎮被稱為“中國沙漠第一鎮”。建鎮10年來,往來車輛與人流逐年增多。建成了塔中沙漠植物園、塔中沙漠車博物館、塔中沙漠鋼板機場,可體驗沙漠越野、沙漠沖浪、滑沙和沙漠排球……塔中鎮精心策劃了系列特色文旅活動推動旅游持續升溫。
塔里木沙漠公路還是一條造福生活在沙海邊緣群眾的幸福路。和田地區民豐縣亞瓦通古孜鄉曾是一座“沙漠孤島”,沙漠公路通車后,從南疆“口袋底”變成了“樞紐站”,與外界聯系越發密切,人員、物資、信息加速流動。過去,村民去趟民豐縣城中途還要過夜,現在2小時左右車程就能到達。
民豐縣安迪爾鄉位于沙漠深處,這里種植的甜瓜皮薄肉厚、甜度高,獲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然而,曾苦于交通不便,難以遠銷。塔里木沙漠公路通車后,安迪爾甜瓜通過這條“幸福路”發往全國各地,有力帶動瓜農增收。今年,安迪爾鄉種植1.2萬畝甜瓜,預計將帶來5000萬元收入。
便利的交通拉動了甜瓜種植,也創造了用工需求,實現了本地瓜農和外地務工人員收入同步增長的良性循環。甜瓜種植戶阿卜力孜·麥提圖爾迪說,滿載甜瓜的貨車通過公路走出沙漠、走向全國,“沙漠公路讓人開闊眼界,也讓遠銷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甜瓜‘開闊眼界’。”
如果把塔克拉瑪干沙漠看做一本打開的精裝書,那么塔里木沙漠公路就是這本書的書脊,兩側的沙海是翻開的書頁,寫著塔中鎮、亞瓦通古孜鄉、安迪爾鄉等沙漠鄉鎮的幸福故事。
時至深秋,正午陽光照耀下,沙海升騰暖流,蕩漾在穿梭的車流。踏上塔里木沙漠公路,陽光、空氣和心里都是暖暖的。(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