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中文av在线天堂,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一区二区黄色,九九精品视频观看,国产极品福利在线,色爱精品奇米一区二区三区

改變城市天際線的人——記中國建筑集團科技研發序列首席專家葉浩文

2025-11-02 06:44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改變城市天際線的人——記中國建筑集團科技研發序列首席專家葉浩文

2025年11月02日 06:44   來源:經濟日報   本報記者 潘卓然

  “我是一名建造工程師。”國家卓越工程師、中國建筑集團科技研發序列首席專家葉浩文如此介紹自己,這也是他引以為傲的身份。

  “如果說每一座建筑物都是建筑師的個性化表達,那么建造工程師則是把這種‘個性’從抽象的設計變為現實的建筑。”從事建筑行業40多年,葉浩文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持之以恒的探索,攻克多項工程建造領域的技術難題,取得卓越成就。

  突破難題

  葉浩文對建筑的執著來自于家庭傳承。青少年時期,他跟隨父母輾轉重慶、貴州等地,目睹父輩們投身工程建設,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對建筑,他一直有種特殊的感情。“小時候經常看父輩建樓,夢想著將來可以親自建造摩天大樓。”葉浩文說。

  帶著這份夢想,葉浩文拜師學習鉗工技能,苦練切割、打磨、鉆孔等精細功夫,從一名學徒工逐漸成長為建筑行業的專業人士。

  1984年,葉浩文參與珠海啤酒廠的建設,擔任項目“棟號長”(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負責現場施工管理。珠海啤酒廠作為全國第一家全面引進國外成套設備和技術的啤酒廠,其廠房建造對技術要求相對較高。

  安裝啤酒發酵罐是一項極為復雜的任務。“啤酒發酵罐超過10米高,需造出符合罐體尺寸的環形圓梁支架。在支架施工過程中,要將每顆螺栓精準預埋到環形圓梁里,如果預埋位置有一絲偏差,發酵罐就無法安裝到位。由于罐體龐大,每一次起吊發酵罐,都可能面臨倒塌、鋼絲繩脫鉤甚至斷裂等危險。”葉浩文說。

  “我們很難完成這項任務。”當大部分工程技術人員氣餒時,葉浩文一直在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必須突破測量難題!”葉浩文認為,要讓螺栓固定后沒有任何擺動的自由度,必須做好測量定位點的建點工作。他帶領團隊創新方法,放線定位、支模扎鋼筋、固定螺絲……每一步都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最終將16個發酵罐一次吊裝成功、安裝就位。當時,現場的外國工程師對葉浩文敢闖敢試的勇氣和創新精神贊嘆不已。

  實踐中的成功讓葉浩文深刻認識到理論知識的寶貴。為了在建筑領域實現更深的造詣,1998年葉浩文如愿成為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研究生,他深入鉆研混凝土施工技術和建筑建造方面的知識,積累了豐富的理論基礎。

  葉浩文滿懷一腔熱血,奔走在繁忙的施工工地,以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精神書寫著建筑人的擔當。他說:“建造房子是一件很愉悅的事。建筑是凝固的音符,凝聚了時代、科技、文化、社會發展的元素,反映了社會發展的進程。”

  挑戰速度

  在我國建筑界,葉浩文的名字與很多重大工程聯系在一起。

  21世紀初的十余年,全國各地的建筑高度不斷刷新。如何在保證超高建筑結構安全的同時提高建造效率,成為當時業界難題。

  為迎接2010年廣州亞運會,廣州市要建設一批標志性建筑,廣州西塔、東塔就是其中的重要項目。葉浩文回憶:“廣州西塔高約440米,按照合約工期1100天計算,需三天半完成一層樓的建設任務。西塔的核心筒結構復雜多變,如按照傳統的翻模、滑模、爬模、提模工藝,很難實現工期目標。”

  突破,勢在必行。時任中建四局董事長的葉浩文親自擔任項目經理,帶領團隊創新研發出超高層智能化整體頂升工作平臺及模架體系,被大家形象地稱為“造樓機”。“‘造樓機’將高空臨邊危險作業變成平臺作業,在建筑外部幾乎看不到施工人員,既降低了高空作業風險,又大幅提高了建造效率。”葉浩文說。

  在西塔建設過程中,葉浩文還帶領團隊研發出施工電梯直達頂層作業面提升技術、大型塔吊新型附著技術、塔吊高效自爬升技術、塔吊高空安全拆除技術、群塔協同安全作業技術等。“得益于這些創新,施工達到‘兩天一層樓’的建筑新速度。”葉浩文說。

  2009年西塔竣工,與之相對望的東塔開工建設。東塔高約530米,建筑難度再升級:要將黏度像糯米團一樣的超高強混凝土泵送到高空,確保不發生堵管、爆管、漏漿等危險。

  “為了克服這些挑戰,我們不斷探索新的技術和方法。”葉浩文說,他帶領項目團隊自主研發出超強混凝土超高泵送方法,將相關型號混凝土一次性成功泵送至500米以上高空。

  西塔、東塔成為廣州城市名片。在這個項目中,葉浩文作為項目經理和技術攻關組長,先后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擁抱變革

  在征服了城市天際線的高度與速度之后,葉浩文將目光投向了建筑業更深層次的變革——工業化與綠色化。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要求推動建筑工業化。時任中建科技集團董事長的葉浩文,開創性提出引領建筑工業化發展的“一體化”建造理論:建筑、結構、機電、內裝一體化;設計、生產、裝配一體化;技術、管理、市場一體化。

  “一體化”建造理論是將建筑產業鏈上分散的要素和資源集成到一起,形成一條全流程產業鏈,實現工程建設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葉浩文對“一體化”建造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很多零配件在工廠制造、組裝,就像造汽車一樣建房子,使得房子成為一種標準化、工業化的產品。

  2016年,中建科技在深圳裕璟幸福家園項目將“一體化”建造付諸實踐。在項目管理中,葉浩文提出將科研、設計、制造、采購、建造集成為一體的工程總承包管理模式,采用“搭積木”工業化建造方式。“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平均6天建成一層,最快4天一層,僅用800天即建成交付,較合同工期提前3個月,建筑垃圾減少80%,安裝誤差控制在4毫米以下,實現了‘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的建造目標。”他說。裕璟幸福家園成為深圳首個推行建筑工業化的成功案例,獲評深圳市優質工程金牛獎。

  2018年,中建科技承建的全國最大規模裝配式公共住房項目——深圳長圳公共住房項目開工建設。葉浩文說:“這個項目應用‘一體化’建造理論,從設計源頭有效控制了項目成本,全過程實現綠色低碳建造。相較傳統建造方式,節約了三分之一工期,現場用工減少五成以上。”長圳公共住房項目榮獲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

  這些成功的實踐,為葉浩文響應國家關于“好房子”的號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年初,“好房子”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5月1日起施行的《住宅項目規范》,規定新建住宅建筑層高不低于3米、4層及以上住宅需設電梯,提高墻體和樓板隔聲性能等;8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推進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建設。

  葉浩文說:“我現在研究的課題,就是要提升工地的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水平,為人民群眾建設更多滿意的‘好房子’,推動建筑業轉型升級。”在他看來,建造經久耐用、讓人住得舒適安逸的“好房子”,需要提高標準,不光要設計好、建好,還要運維好。

  “我始終沒有脫離一線。”如今,65歲的葉浩文又承接了新課題,帶領團隊攻關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為建筑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經濟日報記者 潘卓然)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