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1月2日電 題:“十五五”規劃建議:一份面向世界的“機會清單”
作者 王恩博 陶思閱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簡稱“十五五”規劃建議)近日對外公布。這份未來五年中國發展的藍圖,也是一份面向世界的“機會清單”。
“穩、多、強、大”的市場,是這份“機會清單”的底色。
14億多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每年近50萬億元人民幣的消費,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的進口……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為國際投資者帶來源源不斷的商機。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這便是“機會清單”的底色。中國市場對外開放的心態是平和的、思路是理性的,充分發揮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致力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足夠開放的市場,為這份“機會清單”增加了更多想象力。
“十五五”時期,中國超大規模市場還將繼續做大,并以更高水平向世界開放。兼顧中國之需與世界之盼,“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積極擴大自主開放”,作出“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以服務業為重點擴大市場準入和開放領域,擴大單邊開放領域和區域”等部署。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認為,中國一直強調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這是一個非常鮮明的信號,反映出政策的穩定性。從“十五五”規劃建議可以看出,對外開放已經成為中國規劃發展的出發點之一。
“十四五”以來一個顯著的例子是,中國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持續縮短,尤其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已實現“清零”。
“中國市場足夠大,也足夠開放。”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研究員李永接受中新社采訪時表示,外企在開拓中國市場和觸及中國消費者時,最需要的是大膽的想象力。
中國完備的產業體系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將這些“想象力”兌現為“機會清單”里的增長紅利。
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首座儲能超級工廠落戶上海,西門子醫療在深圳建設研發制造基地,法國醫藥企業賽諾菲投資10億歐元的項目在北京啟動……越來越多跨國公司在中國布局關鍵環節。
陳鳳英注意到,“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在此背景下,把握中國產業發展機遇,要做好實業或圍繞實業做好服務業。
更加合理有序跨境布局的產業鏈供應鏈,是這份“機會清單”帶來的新增長點。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孝松表示,“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促進貿易投資一體化,引導產業鏈供應鏈合理有序跨境布局”,對國際投資者也是一個利好。中國產能大、產業鏈完整,帶來的影響已不局限于貿易和投資本身,而是成為世界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建設者。中國對未來產業的布局,會催生新的貿易投資增長點,這將未來機遇展現在國內外投資者面前。
在董煜看來,在中國投資還有社會環境穩定、勞動者受教育程度高、基礎設施完善等優勢,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產業鏈上尋找機會,是減少風險的優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