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中文av在线天堂,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一区二区黄色,九九精品视频观看,国产极品福利在线,色爱精品奇米一区二区三区

視頻丨養老人才短缺如何破解?看“養老服務師”的機遇與挑戰

2025-11-02 17:0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朱曉航)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視頻丨養老人才短缺如何破解?看“養老服務師”的機遇與挑戰

2025年11月02日 17:08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當前,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超3.1億,占總人口的22%,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已成為國家戰略。今年,“養老服務師”成為新職業,但行業面臨的“青年人才荒”仍不容忽視。今天,我們先從一位95后養老服務師的故事說起,看他如何堅守,成為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記憶里的“不褪色身影”。

鏡頭里這位耐心細致的小伙,就是97年出生的養老服務師李慶港。和傳統養老護理員不同,他不僅要照護情緒多變的阿爾茨海默病老人,還要給老人做記憶力、自理能力評估,制定專屬照護方案,并給同事做培訓,是同事們公認的“全能型養老護理專家”。可誰能想到,七年前剛入職時,他差點放棄這份工作。

李慶港工作的記憶照護專區,住的全部是認知癥患者,其中不少是阿爾茨海默病老人。記憶的“橡皮擦”,讓他們慢慢忘記了過去,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性格大變。

北京泰康之家燕園養老服務師 李慶港:之前因為跟長輩就是更親切地、更方便于交流,不要用身高俯視他,我們蹲下來跟長輩說話,長輩突然就一個巴掌就過來了,打到臉上了。剛參加這個工作才21歲,在這被打之后心里邊特別委屈,當時剛入職兩三周的時候就堅持不下去了。

雖然委屈,但學習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李慶港,沒舍得丟下所學專業。他開始熬夜找認知癥照護資料、看實操視頻,跟著前輩學習,慢慢摸透了老人的“情緒密碼”。七年過去,被“記憶橡皮擦”抹去過往的老人,反而記住了他。

北京泰康之家燕園養老服務師 李慶港:認知癥照護沒有止境。現在我能夠做到的是讓他們從激越變為平靜,然后從平靜變成能夠愛笑。我希望通過我們專業的服務,然后去對抗疾病的橡皮擦,讓它去發展得緩慢,減少他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冷漠和痛苦,讓他們能夠更多地獲得快樂。

如今,李慶港不僅把照護經驗教給同事,還參與編寫了認知癥老人照護教材。可他的故事,更藏著行業的無奈——他所在的班級45名畢業生,目前留在養老行業的不足5人。青年人才“入行易、留下難”,成為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中的普遍問題。

北京泰康之家燕園護理區經理 董明明:我們現在光園區內有認知癥的長輩到達了600多位,大概有1500多位還在等床。30位老人配備一個主管,對于慶港這樣的復合型人才需求其實是蠻大的,我們缺口大概在百位左右。

江蘇首創養老護理職稱制度:讓年輕人“留得下 有奔頭”

95后李慶港堅守七年,卻難掩行業“青年人才荒”的狀況。我國養老護理人員潛在的人才需求為1000多萬,但目前僅有30多萬人。如何破解“年輕人不愿來、來了留不住”的難題?多地都在積極探索。江蘇在全國首創養老護理職稱制度,用“制度創新”,讓年輕人“留得下、有奔頭”。

在南京銀城君頤東方國際康養社區,老人們在歡樂的手工課上歡度佳節。這個活動的設計者是00后小伙李喆,南京中醫藥大學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首批本科畢業生。今年6月正式入職養老機構的李喆正在運營、管家等崗位開展輪崗,把大學學的老年疾病預防與管理、康復治療等知識,全都用在了老人身上,他還主動梳理服務流程,讓照護更規范。他告訴記者,其實早在初高中時期,他就開始關注養老行業。

李喆:養老行業是一個朝陽行業,我的性格也很適合去養老行業里面。因為我平時比較有耐心,也認為為我們長者服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除了看中養老行業的前景,職稱晉升通道清晰也是吸引李喆的原因之一。作為老年人口比例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3.5個百分點的省份,江蘇60周歲及以上常住老人達2175萬,每4人中就有1位老人。

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副處長 葉翔宇:我們全省目前有6萬多養老護理人員,還存在一定的缺口。養老護理人員的專業化、職業化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和專業化養老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

為填補青年專業養老人才的缺口,江蘇省民政廳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共建全國首個本科起點的養老服務與管理學院。2023年,江蘇在全國首創養老護理職稱制度,正式評定養老護理師、主管護理師、副主任養老護理師。兩年來,共評定626人。

江蘇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副處長 葉翔宇:我們還建立了養老護理職稱的補貼制度,同時獲得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認定和職稱評定的人員,能夠一定程度上浮崗位津貼。在目前在確定初級、中級和副高級三個層次的基礎上,我們在深化正高級職稱的探索認定工作。下一步,我們將打造一個完整的職稱體系,能夠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意愿參與到我們養老服務領域工作當中。

制度紅利已經顯現。2025年,南京中醫藥大學該專業畢業生100%就業,近一半選擇養老行業。李喆的帶教老師全繼紅,是全省首批養老護理師,她的經歷,也讓年輕人看到了職業價值。

銀城康養運營管理部助理總監 全繼紅:發現有了這個制度之后,我們在無論是社會地位也好,還是整體上是有一個很明顯的提升,讓更多的年輕人更明確了未來自己職業的發展方向。

浙江:政策激勵+待遇提升+智慧賦能

在多地的探索中,浙江給出的解法是“政策激勵、待遇提升、智慧賦能”多管齊下。一起來看。

在杭州市第三社會福利院,一場運動會正在火熱進行。桌上保齡、陸上冰球、足球、籃球,老少組隊,其樂融融。設計這場活動的徐興春,從事養老護理已經十年了,獲得了高級養老護理員證書,今年還被評為福利院的首批“高級照護專員”。

杭州市第三社會福利院護理員 徐興春:高級護理員證書,每月有500元的補貼。高級照護專員,每個月有300元補貼。

下一步,徐興春還在規劃考“養老服務師”資格證書。之所以如此有干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浙江對養老服務人才的激勵,建立了養老護理員特殊崗位津貼制度,2024年,浙江省已累計發放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掛鉤的崗位津貼3600多萬元。浙江每萬名老人擁有持證護理員,從2020年的16人增加到今年的25人。

可即便如此,一線護理員工作“強度高、壓力大”的問題仍然突出。杭州市第三社會福利院有1362名老人,一線護理員258名,雖然護理員總數不低,但是平均年齡高達50歲,且以初高中學歷為主。去年福利院新招160多人,留存不足三成。

杭州市第三社會福利院院長 但志婷:總體是比較好的。比如說像衛生清潔、吃飯助行、兩便處理等,但是在服務規范性、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緊急事件處理等方面,還存在比較大的欠缺。

為了給養老護理員“減負”,在杭州市第三社會福利院,數字孿生養老院已經落地。不僅有機器人送藥、讓全院所有老人就診更便捷,個性化點餐滿足老人口味,睡眠監測設備還能實時感知老人生命體征,一旦偏離正常,系統立刻報警,護理員不用再“24小時盯著”。

在杭州西湖區遐齡交互智慧頤養院,抓取機器人可以幫助老人拾取桌面上的物品,減少老人跌倒的風險。機器人還可以扶老人起床,給護理人員減負。

(總臺央視記者 潘虹旭 周培培 趙鵬 楊瀅 浙江臺)

(責任編輯:朱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