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中文av在线天堂,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一区二区黄色,九九精品视频观看,国产极品福利在线,色爱精品奇米一区二区三区

新能源高比例消納靠什么

2025-11-03 06:16 來源:經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王炬鵬)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新能源高比例消納靠什么

2025年11月03日 06:16   來源:經濟日報   □ 本報記者 王軼辰

2025國際能源變革論壇上發布的《能源變革指數藍皮書2025》顯示,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容量持續快速增長,尤其是光伏發電裝機增速明顯領先于風電。然而,光伏發電在部分高滲透率國家的裝機增速出現放緩,反映出電網調度和市場機制在快速擴張過程中面臨結構性挑戰。

作為新能源利用大國,我國近日正式宣布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到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面對新目標,我們如何應對更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挑戰?

探索水風光一體化開發

水電是開發歷史最悠久、技術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形式之一,不僅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大量清潔綠色電能,還在電力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容量支撐和靈活調節作用,帶動了風光等新能源大規模高質量發展。2024年,我國水電發電量達1.42萬億千瓦時,分別占總電量和可再生能源電量的14%和41%。

流域水風光一體化開發是近年來能源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充分體現了資源互補、效率提升、成本優化等特性。水風光一體化的機理是電源特性互濟互補,風電和光伏呈現日內互補,水電與風光呈現季節性互補。同時,水電可以根據風電、光伏出力的變化,利用調蓄能力進行日內調節,以平抑風電光伏的短期波動。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昇表示,隨著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在全球占比快速提升,電力系統供需特性和運行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水電將長期作為承擔靈活調節功能的可靠電源,為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新能源電力消納貢獻不可替代的力量。

以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為例,今年7月17日,四川省最大負荷超7300萬千瓦,雅礱江梯級水電出力達1864萬千瓦的歷史峰值。7月31日,梯級水電日調峰容量1175萬千瓦,單日調峰幅度達到66%。此外,雅礱江基地兩河口水電站和柯拉光伏電站水光互補聯合運行情況良好,在保障四川省電力供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踐證明,依托流域水電調節能力,帶動流域及周邊風光新能源基地化規模化發展,實施水風光一體化開發,有利于提高流域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提升水電保供能力和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水平,是新時期科學開發水電的重要抓手,也是促進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創新模式。

李昇表示,中國希望依托于雅礱江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的開發實踐,將“水電+新能源”的綜合開發模式應用于能源國際合作,為部分國家優化能源結構、降低對化石能源的依賴提供可行選項,更廣泛地惠及全球能源轉型。

促進電力市場高效運行

電力市場是優化資源配置、推動能源轉型,實現新能源高水平利用的重要載體。

蘇州是工業大市,也是用電大市。為精準應對企業綠色用能需求,蘇州近年來構建了覆蓋全市的綠電綠證服務網絡。國網蘇州供電公司營銷服務中心副主任曾維英介紹,2024年10月,蘇州市級綠電綠證服務站正式成立,并建成1個微網點、8個服務專區,實現區縣全覆蓋。

目前,蘇州綠電綠證交易規模快速增長,綠電交易用戶491戶,綠電交易規模超53億千瓦時、綠證交易近91萬張,交易量占江蘇省三分之一以上,并成功推動了分布式光伏參與交易、新能源聚合交易以及江蘇省首筆多年期綠電交易等創新實踐。

蘇州的實踐只是一個縮影。我國作為全球最大清潔能源投資國,正以構建全國統一電力市場為目標,探索高比例新能源消納與市場化配置的平衡之道。經過十年探索實踐,我國電力市場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由2016年的1.1萬億千瓦時提升至2024年的6.2萬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比例由17%提升至63%,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凸顯。

電力市場功能有效發揮,為高比例新能源接入提供了有力支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楊昆介紹,2024年,我國新能源市場化交易電量超過1萬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比重達55%。今年1月至8月,全國綠證交易量突破1.58億張,交易電量20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3%。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說,隨著新能源快速發展,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需求旺盛,獨立儲能、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各方可共同研究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市場機制,進一步加強電能量、輔助服務市場銜接,創新爬坡、轉動慣量等輔助服務品種,通過市場化手段提升系統靈活調節能力,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

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郝瑞鋒表示,要完善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的市場機制。持續推動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合理保障新能源收益,分步驟有節奏推動燃氣、熱電聯產、水電、核電等參與市場。建立健全適應新型儲能、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靈活性資源參與的市場機制,推動新型主體參與市場。結合“沙戈荒”新能源基地項目建設和調用模式,深化新能源基地參與市場的交易機制研究,統籌促進就地消納和外送利用。

實現綠證全周期閉環管理

綠證交易,同樣是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市場化手段。國家能源局正加快構建以綠證為基礎的綠色電力消費體系,推動從“用上電”到“用好電”再到“用綠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動力。

綠證是一種電力生產消費憑證。按照國際通行的概念,綠證是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的“身份證”。它記錄了特定的1000千瓦時上網電量是來自全國哪個風電場、光伏電站或是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通常用于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量核算或者消費認證等。

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常務副院長易躍春介紹,中國綠證具有權威性、唯一性、通用性的特點。其中,“權威性”可概括為“三個不能”,即企業不能申領國外綠證替代,不能申領國內其他同屬性憑證,也不能在綠證和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中重復獲利。“唯一性”可概括為“三個唯一”,即綠證是可再生能源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也是生產和消費的唯一證明。“通用性”是指綠證能廣泛應用于綠色能源消費核算、綠色電力消費認證、節能降碳政策銜接以及國際互認等多個關鍵領域。

目前,我國已實現綠證全周期閉環管理,建立起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實現了從建檔立卡、核發、交易、應用到注銷的全周期閉環綠證管理制度,保障了綠證全范圍覆蓋、全周期閉環、全過程透明、全環節高效。

2025年1月至8月,全國交易綠證4.64億個,同比增長1.2倍,單獨綠證交易占比約七成。交易價格方面,8月平均價格為5.66元/個,環比增長22.77%。近年來,綠證不僅支撐了杭州亞運會等賽事論壇、大型活動,以及產品或產業鏈實現100%綠色電力消費,還被納入企業ESG報告信息披露和社會責任報告。此外,綠證還應用于消納責任權重核算、能耗雙控核算,以及產品碳足跡核算。

中國綠證在國際化方面也實現了突破。目前,中國綠證已經取得國際綠色電力消費倡議組織(RE100)全面認可。“蘋果等跨國企業綠證購買保持穩定,國內多晶硅、電解鋁、鋼鐵、數據中心等領域龍頭企業綠電綠證交易量增長迅速。”易躍春說。此外,綠證國際合作也被納入多雙邊合作重點議題,積極推動在碳邊境調節機制下更好地發揮作用。(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