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蘊藏著可持續發展的巨大潛力。河北省赤城縣的綠色轉型之路,成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注解。與赤城類似的生態縣不在少數,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成為地區發展關鍵命題。
充分挖掘和釋放生態環境潛力,首先要轉變發展思路。從前的赤城靠礦業為生,發展方式粗放,產業水平較低。盡管能維持一時的經濟增長,但長遠來看,既不利于生態環境保護,也無法實現可持續發展。在當時,把礦停了,是一個艱難而必要的抉擇。多年的轉型成果證明,這步棋走對了。如今的赤城,農業、文旅、生態協同發展,生態旅游、蔬菜種植等產業成長為富民產業。勇于破舊立新、轉變發展思路,才能迎來新的發展。
把生態優勢轉變為發展動能,關鍵在于因地制宜。礦業關停后,下一步該發展什么?在立足自身資源環境狀況基礎上,赤城找到了破題的關鍵,那就是因地制宜發展產業。結合當地氣候和水質優勢,大力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在全國市場闖出了一片天地;立足光照、風力等資源優勢,發展光伏、制氫、儲能產業,走向綠色發展;發揮緊鄰北京的地理優勢和自然生態特色,打造北京周邊游目的地、京津冀戶外運動目的地,進而轉型為旅居康養的好去處……每一步探索都緊緊圍繞自身特色,唯有如此才能走得更遠。
讓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實現共贏,要堅持以生態文明理念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赤城的綠色轉型,不僅是擺脫粗放式發展、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更順應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環境更美了,生活更好了,才能真正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從而吸引更多人留下來。人氣有了,發展的活力才會更強,市場的空間才會更大。生態環境的改善與產業轉型升級相互促進,“好山好水”才能真正變成“好日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同步提升,實現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賴奇春)
(責任編輯:王炬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