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 (記者俞慧友)記者10月31日獲悉,第十二屆全國稀土發光材料學術研討會日前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此次研討會吸引了新加坡國立大學、悉尼科技大學與莫斯科國立大學等國內外共計230余家單位參與,涵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生產企業及上下游配套機構。
稀土發光材料是稀土科學、合成化學和材料科學領域的重點研究方向,也是稀土產業價值鏈中的“高精尖”環節。此次研討會議題涵蓋發光材料的基礎和理論計算、照明與顯示發光材料及應用、近紅外發光材料及應用、納米發光材料及生物醫學應用等九大方向,內容覆蓋基礎研究、技術創新及產業應用等方面。
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洪杰在視頻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我國在稀土發光材料基礎研究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在稀土納米晶發光調控技術上,相關研究團隊突破了尺寸均一性與發光效率難以兼顧的瓶頸,成果入選國際頂級期刊年度亮點。在應用轉化層面,高效稀土發光顯示材料成功應用于國產Mini/Micro LED屏幕,讓我國在高端顯示領域擁有了自主核心技術。
當下,正是全球發光材料領域技術變革關鍵期。張洪杰期望我國科研人員持續深耕基礎研究“無人區”,積極探索稀土發光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性能穩定性等關鍵技術,為深空探測、量子通信等國家重大需求提供支撐。同時,他呼吁加強跨學科融合創新,推動稀土發光與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等領域結合,讓稀土發光材料在更多新場景中展現價值。
中國稀土學會發光專業委員會主任、大會主席林君透露,“十五五”期間,專委會將重點組織開展三方面工作:一是聚焦顯示照明、生物醫學等高端應用領域,突破稀土發光材料性能瓶頸,推動其與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戰略領域的深度融合;二是深化產學研用協同機制,聯合搭建國家級研發平臺,加速科研成果產業化轉化;三是在保障產業鏈安全可控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全球技術標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