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曉玉 殷高峰
光伏行業整治“內卷式”競爭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今年第三季度,產業鏈上下游多家公司的業績開始逐步修復。
“一些在技術、規模等方面具有優勢的光伏企業前三季度業績開始回暖,不少企業在第三季度甚至開始出現盈利。”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復蘇既得益于政策的引導,也離不開企業自身的戰略調整和精益管理。
硅料企業業績明顯回暖
“隨著光伏行業‘反內卷’的開展,供需錯配問題得到一定緩解,相關上市公司業績也得到改善。其中硅料行業反彈最迅速。”屈放稱。
具體來看,硅料龍頭新疆大全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全能源”)發布的三季報顯示,今年第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7.73億元,同比增長24.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347.90萬元,上年同期則為-4.29億元。對于公司第三季度扭虧為盈,大全能源方面解釋稱,多晶硅市場回暖,量價齊升,收入規模增加,因此歸母凈利潤增加。
雙良節能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雙良節能”)在第三季度也實現了盈利,該公司財報顯示,其單季度營業收入達16.88億元,同比減少49.86%;歸母凈利潤為5317.79萬元,同比增長164.75%。
受益于多晶硅漲價,通威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季度虧損額收窄至3.15億元,對比第二季度高達23.63億元的虧損,盈利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協鑫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鑫科技”)第三季度光伏材料業務錄得利潤9.6億元,與去年同期18.1億元的虧損形成巨大反差。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硅料價格上漲與生產成本下降是推動硅料企業第三季度業績改善的兩大核心因素,疊加行業政策引導,頭部企業盈利空間正逐步打開。
雙良節能在三季報中提到,利潤變化主要系公司持續推進精益管理、提質增效、光伏產品成本下降,同時單晶硅價格回暖。
協鑫科技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公司將繼續推動顆粒硅產能的優質釋放,攜手行業企業早日走出低價競爭困局,實現產業良性循環和生態重構。
行業轉向“價值競爭”
不僅是上游環節,光伏產業鏈下游的組件和一體化企業業績也開始逐步修復。
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隆基綠能”)10月31日發布的2025年三季報顯示,公司今年前三季度同比減虧47.52%。
對于業績持續減虧,隆基綠能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雖然未實現盈利,但通過圍繞以客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多舉措管理創新、降本增效,實現了主要產品單位制造成本、期間費用、資產減值損失的較快下降,虧損逐季收窄。
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晶澳科技”)披露的財報顯示,繼今年二季度毛利率明顯改善后,公司毛利率在第三季度得到進一步優化,為-0.88%,延續年內毛利率持續改善的趨勢。
晶澳科技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在積極提高短期降本增效能力的同時,加強聚焦于構筑產業鏈戰略縱深。通過全價值鏈協同與精益運營,在周期底部實現毛利率持續爬坡與費用率階梯式下降,實現從規模導向向質量“護城河”的質變。
弘元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的2025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6.85億元,同比增長6.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5億元,同比扭虧為盈。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56億元,同比增長85.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3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根據公告,其業績變動主要原因是光伏產品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及出貨量增加,帶動了企業營業收入和盈利能力提升。
營口金辰機械股份有限公司CEO祁海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家相關部門及行業協會正積極推動行業自律,引導產能有序退出與合理釋放,目前已初步顯現成效,這種改善是結構性、分層次的:上游硅料企業率先企穩,中下游組件企業通過降本增效實現減虧甚至扭虧。行業整體正在從單純的“價格戰”轉向“價值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