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妈妈,中文av在线天堂,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欧美一区二区黄色,九九精品视频观看,国产极品福利在线,色爱精品奇米一区二区三区

兩座古城都有“治水營城”的智慧

2025-07-08 08:55 來源:浙江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魏金金)

兩座古城都有“治水營城”的智慧

2025年07月08日 08:55    來源:浙江日報    唐駿垚 戴欣怡 搖慧敏

7月6日,一年一度的杭州良渚日,“良渚與世界——良渚古城·羅馬古城”對話活動在余杭良渚遺址舉行。“良渚與世界”是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后打造的一個文明交流互鑒平臺。目前,良渚古城已先后與英國巨石陣、希臘雅典衛城、西班牙托萊多古城、意大利羅馬古城“對話”。

這個火熱的夏季,當“良渚與世界”來到4.0版本,我們在這場文明交流互鑒中聽到了怎樣的新聲?

結交新朋友

“我發現羅馬和良渚有很多相同之處。”7月6日上午,意大利國家旅游局駐華首席代表克里斯蒂亞諾·瓦洛蒂的主旨發言引起臺下觀眾的興趣。

對話活動開始前,7月5日,瓦洛蒂和意大利的同伴們參觀了良渚博物院、良渚古城遺址公園等。在他眼中,良渚和羅馬古城的遺址都是散落的,成為“露天博物館”,也成了人類的寶貴遺產。“文化遺產對世界人民來說都非常重要。”瓦洛蒂說。

近年來,良渚吸引了來自全球的訪客。2023年,良渚古城“對話”雅典衛城,在比較研究視閾下探究中希文明發展源流,推進中希文化互鑒、互融;2024年,良渚古城“對話”托萊多古城,暢談古老遺產在新時期的發展方向;今年,意大利羅馬古城加入了良渚古城的“朋友圈”。來自中國和意大利的110余位嘉賓齊聚良渚,在“文明的賡續與共生”主題下展開探討。

得新啟迪

“難以想象,五千年前的良渚人,能用草和泥土建造出如此牢固的堤壩。兩千多年后的古羅馬人,也是就地取材,用磚石鑄造羅馬古城。這說明,良渚先民與古羅馬人都有注重實際的共通性。”這是意大利考古學家歐金尼奧·坦布里諾對良渚的初印象。

在7月6日下午的“時空對話——良渚古城與羅馬古城的營建智慧與遺產守護”圓桌對話中,坦布里諾著重介紹了古羅馬城市供水系統。而通過兩天的參觀、了解,良渚“治水營城”理念對他有新的啟發。

良渚古城和羅馬古城,分處歐亞大陸兩端,時間也相差近兩千年,卻不約而同地在城市防御、功能分區、水資源管理、交通規劃等方面達成默契,對后世的政治、經濟、制度、思想觀念等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在兩座古城的建設和運行中,“水資源管理”都是一個關鍵詞——

良渚先民構筑了一個龐大的古城外圍水利系統。該水利系統通過高、低兩級水壩,將天目山系大量的來水儲積在山谷和低地內,不僅解除了洪水的直接威脅,還承載了水利運輸的作用。外圍水利系統與良渚古城內運河體系、古城外稻田灌溉系統等相連,形成了一個集防洪、調水、運輸、灌溉等功能于一體的水利系統。

羅馬古城先后修建了11條大型輸水道,最長的有百公里,將周邊的水引入城市。水先貯存在城市周圍200多個大大小小的水庫和池塘中,然后通過輸水道從不同的高度進入羅馬城,以滿足城市用水需要。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副院長、二級研究員詹長法認為,良渚古城體現了“順勢而為”的空間邏輯,羅馬古城展現了“精細治理”的供水系統,兩者都為今日城市建設提供了方法論啟發。

水的邏輯,從良渚和古羅馬流向今天。詹長法還提出,要從古人的聰明智慧中學習到“韌性發展、韌性城市”,“這是我們的落腳點,也就是說韌性防災、智慧運維形成了規律,古代水利不是過時的知識,而是現代韌性城市的前身。”

良渚和羅馬兩座古城,不同的文明特質、不同的營建智慧,卻仍給予現代城市建設新的啟迪。

述說新故事

“這次VR體驗,感覺很神奇,這種歷史穿越的瞬間非常奇妙!”7月5日,作為意大利代表團的一員,羅馬餐飲與旅游協會主席朱塞佩·布魯諾在參觀良渚古城遺址公園時,被剛剛試運營的良渚VR大空間圈了粉。

布魯諾表示,這次VR體驗讓他腦海中對良渚文明的想象具象化,對5000年前中國人的生活、勞作場景有了更深的認知。對于這種利用數字技術展示文化的形式,他更是連連點贊。

隨著文明交流互鑒不斷深入,良渚在文物保護、新技術利用、拓展資金來源等方面的創新性舉措,被越來越多的外國同行所關注,成為講好良渚故事、講好中國故事的新敘事。

“不論是今年4月的第三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還是這次與羅馬古城的對話活動,當我們坐下來交流時,一個很明顯的感受就是,外國同行對我們的創新舉措越來越感興趣。”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楊曉萍說。

除了數字技術的應用,還有文物保護與產業發展的統籌。意大利羅馬第五區市政議員、考古學家奧爾加·迪·卡格諾表示,文化遺產的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文化領域,也包括環境和社會發展領域。

余杭以良渚文化為核心打造良渚文化大走廊,在更廣的范圍內統籌保護與發展,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關注。這條大走廊不僅關注文物、生態等保護,也基于文化推動文創、文旅等產業的發展,以及改善民生的基礎設施建設。

另一個被關注的重點是保護資金。無論是文物保護、環境整治,還是宣傳教育,都需要大量資金。在西方的制度框架下,文物保護資金的一項重要來源是捐贈、募集。

余杭實行的“城市發展反哺遺產保護機制”讓他們倍感興趣:良渚遺址區外城市開發所得的部分財政收入,用于遺址的保護展示和環境整治工作。通過“建新城、保古城”,不僅讓保護區內水清、山綠、景美,老百姓享受的公共服務也不斷提升。

良渚是文化遺產保護的鮮活實驗室。新時代的良渚故事,正通過文明交流互鑒,書寫新的敘事。

(責任編輯:魏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