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雜技,你最先想到什么?是頂碗、蹬缸、鉆圈等高超技巧,還是廟會、馬戲大棚里的“節日特供”?事實上,當下舞臺上的雜技演出正在不斷打破這些“刻板印象”:不僅炫技巧還能講故事,與現代舞臺科技相得益彰,打造全新沉浸式體驗……從漢代百戲的“魚龍曼延”到當代的《天鵝湖》《戰上?!贰短焐窖返入s技劇,面對豐富多樣的雜技舞臺實踐,古老雜技怎樣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業內關于雜技高等教育的呼聲越來越高。近日,一場由中國雜技家協會、廣東省文聯主辦的新時代雜技藝術學科建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
雜技學科建設相對滯后
2004年,我國原創雜技劇《天鵝湖》首演,這部劇將精湛的雜技技藝和芭蕾動作融入經典故事,受到國內外觀眾熱捧,也開啟了中國雜技的“劇”時代。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已累計創作雜技劇超過300部。去年,在第十七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戲劇作品中,就有《天山雪》《先聲》兩部雜技劇入選。
“雜技劇的發展是新世紀以來中國雜技發展的重要成果,它使雜技從單一的技巧性藝術成為一項綜合性藝術,使古老傳統的雜技完成了現代化轉型。然而,我們現有的雜技理論卻不足以解釋雜技劇這件事情。”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力坦言,面對日新月異的雜技舞臺,常常感到缺乏得心應手的理論評論“工具”。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金浩同樣感到,中國雜技劇發展迅速、傳播廣泛,但由于藝術體系建設未能同步,所以目前出現了該領域概念混沌、題材趨同的現象,“我們應該從中國雜技劇的熱象,反思作為其基石的中國雜技教育的現狀”。
中國雜技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唐延海更是直言不諱,雜技理論建設面臨重大挑戰,其中學科建設相對滯后的問題尤為突出?!伴L期以來,雜技藝術系統的理論構建、規范的學科體系、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尚未完全形成,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雜技藝術在更高層次的創新發展?!彼J為。
當雜技不再僅僅關于“更高、更難、更險”,而是開始重塑身體與空間、敘事、科技之間的關系,雜技理論也亟須與時俱進?!斑@直接指向的就是雜技的學科建設和高層次人才培養?!边@一現實需求,已經成為業內共識。
雜技藝術學科應是什么樣
雜技劇《時空之旅》以“秀一個上海給世界看”為主題,通過燈光、音響、水幕、移動舞臺等綜合劇場手段的運用,將傳統的單車、鉆圈、柔術等技巧有機融入一個關于城市邂逅與浪漫愛情的時空故事線中。雜技劇《先聲》以抗日戰爭為背景,翻滾技巧代表志士們不畏險阻、前赴后繼的革命精神,充滿力量的地圈和鉆筒技術,隱喻著沖破封鎖、開辟新路的斗爭歷程,所有高難度技巧都被賦予了明確的敘事功能和情感指向。
以這些成功的雜技劇作品為參照,山西省雜技家協會秘書長劉昊提出,雜技學科建設面對“劇場化”“主題化”“新媒體化”的創作趨勢,需要建立“大雜技觀”。“要系統性打破邊界,主動融合戲劇、舞蹈、新媒體等領域的知識體系與方法論,重構課程、師資與評價機制,才能培養出復合型創作表演人才?!眲㈥徽J為。
金浩敏銳觀察到:“總體上看,大多數雜技劇傳遞給觀眾的是一個帶有戲劇因素的雜技故事,但有的段落仍停留在情緒性的表現層面,場次轉換尚欠缺過渡,以致有些不能兼容。”他認為,雜技劇要尊重雜技藝術的規律,不能跟風、速成,創作者更不能把心思過多放在怎樣包裝、怎樣用舞美來幫襯上,“雜技一旦進入門類藝術與學科教育層面,‘本體’的認知與界定就成為首要任務”。
關于雜技藝術該如何認識自身這一問題,山東省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趙艷喜提出,雜技的史料研究,對雜技藝術從“技藝”升華為“學術”發揮著基石作用,也是雜技學科建設的基石?!半s技要實現從‘術’到‘學’的跨越,就必須完成從‘實踐’到‘理論’、從‘經驗’到‘學科’的升華,而這一過程的基石,正是系統、科學、完備的雜技史料?!壁w艷喜說。她在研究中感到,當下雜技史料建設亟須解決分布零散、瀕臨消亡、研究薄弱、學科壁壘四重困境。
這些嘗試令人欣喜
近年來,雜技教育培訓體系一直在朝著正規化與多樣化方向不斷完善。上海馬戲學校、河北吳橋雜技藝術學校、廣西藝術學校等中等職業教育院校,已經普遍設立“技藝+理論”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在高等教育層面,廣東省的星海音樂學院率先設立了‘雜技舞蹈編導’碩士研究生方向,著力培養具備創作能力、理論素養與教學能力的復合型高端人才?!睆V州南方學院副教授、中國雜技藝術研究中心秘書長何華介紹。
2024年11月,融合學術研究與藝術創新,深耕雜技藝術理論研究、創作實踐與人才培養的中國雜技藝術研究中心落戶廣州。在李可染青年畫院院聘畫家、衡陽學院美術專任教師張文聰看來,“該中心的成立填補了長期以來雜技藝術缺乏專門學術研究機構的空白,將促進雜技學科從‘技藝傳承’向‘學術自主’轉型。”
提到雜技相關課程,人們往往想到的是專業教育導向的雜技課程,包括雜技項目訓練、雜技表演、模式表演、雜技編導等專業化內容,在一些專家和業內人士看來,在高校開展以通識教育為導向的藝術類公共選修課程,也是發揮雜技藝術美育價值的重要方面。
以湖南大學與湖南省雜技藝術劇院的合作為例,湖南大學多次邀請湖南柔術(雜技)非遺傳承人趙雙午來校講座,受到師生歡迎。不僅如此,雙方還共同開展了一系列雜技藝術發展與創新研討會,自2019年起,共同開發了《雜技藝術鑒賞》公共藝術課程,雜技藝術走進大學課堂。
盡管如此,湖南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副教授、二級演員陳功和趙雙午仍然感到,“當前,藝術學學科部署不完整,雜技藝術尚未被正式納入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和《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這是制約高校雜技課程建設的根本性障礙,導致雜技在課程體系標準化、理論研究系統化等方面發展滯后?!?/p>
(本報記者 李笑萌)